文档介绍:第五章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s
——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第三节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
第六节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第七节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及酸碱对的共轭关系。
2、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弱酸(碱)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
3、理解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的含义,掌握质子条件的书写方法。
4、掌握各类酸碱溶液中pH值计算的最简式。了解各类酸碱溶液中pH值计算的精确式;
5、理解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的意义。
6、掌握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pH值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7、掌握直接滴定与分步滴定的条件。
8、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应用。
教学要求
复习:
电离理论(Arrhenius theory--H+ and OH-)
酸——能电离出H+ (hydrogen ion)的物质
碱——能电离出OH-(hydroxyl ion)的物质
电子理论(Lewis theory)
酸——凡能接受电子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的物质
质子理论(Brφonsted-Lowry theory—taking and giving protons)
酸——凡能给出质子(proton)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理论(Acid-Base theories)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一、基本概念
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a. 共轭性: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如:HAc-Ac-),彼此相差一个H+。
b. 广义性: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
c. 相对性:既可失去质子、又可得到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如:HCO3-、HPO4-、H2O等。
特点:
返回
酸碱举例
酸碱半反应
共轭酸碱+ 质子
例: HCl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半反应1: HCl Cl- + H+
半反应2: H+ + H2O H3O+
总反应: HCl + H2O H3O+ + Cl-
共轭酸碱对
简写为: HCl Cl- + H+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溶剂是传递质子的“桥梁”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autoprotolysis)
H2O + H2O OH- + H3O+
酸1 碱2 碱1 酸2
实质:酸碱反应
共轭酸碱对
Autoprotolysis is the self-ionization of a solvent to give a cation and anion, ., 2CH3OH CH3OH+ + CH3O-
NH4Cl的水解(强酸与弱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NaAc的水解(强碱与弱酸反应的逆反应)
NH4+ + H2O H3O+ + NH3
Ac- + H2O OH- + HAc
共轭酸碱对
共轭酸碱对
HAc + NH3 NH4+ + Ac-
HAc与NH3在水溶液中的中和反应
共轭酸碱对
酸碱反应举例
小结
酸碱半反应不可能单独发生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