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1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导航】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课前自主预习】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⑴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⑵民族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⑶我国自治机关职权: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⑴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⑵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请选择】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法院④人民检察院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答案:B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课堂合作探究】
一、全面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情境导入】邓小平说:“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盟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对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段话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知识归纳】⑴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⑵内容:①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②实行区域自治的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成“各民族”,也不能把“聚居”理解成“居住”。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是国家的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④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⑤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⑶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要性: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②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重要性(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辨别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异同点
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
区别
设立的地区
港澳台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制程度
高度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