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doc

上传人:lidaojuna2 2018/12/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enter]关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程实施的思考[/enter]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程的实施要抓住它们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比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追求润物无声的意境;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用好引发学生学****活动的教材。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达了该程与原有相关程的根本区别。正确认识并认真践行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对保障这两门程的顺利实施尤为重要。
站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世纪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稍后,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这次基础教育程改革的一个根本宗旨。我们知道,过去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很少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与感受,更不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我们强调,要站在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由此出发,去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观念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程建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品德与生活程标准》强调,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童年生活不仅仅是未生活的准备,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等等。《品德与社会程标准》则强调,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程的实施中,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这一点应该在我们的全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而切实的贯彻。
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程标准同时规定,这两门程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程。品德与生活程是在原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然等学科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品德与社会程是在原的思想品德、社会(社会生活常识、历史和地理常识)等学科程的基础上综合的。以前的这些程,都是按学科的逻辑构建的学科程,学科化的程必然要使一个学科与另一个学科“划清界线”。而思想品德、生活、社会等,要建立各自的学科体系,彼此之间要“划清界线”,这是根本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正如程标准组的鲁洁教授所说的,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按学科分为“历史”的、“地理”的、“公民”的、“道德”的,也没有一种纯道德的生活。道德的生活总是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不仅应该是综合程,而且只能按照儿童生活的逻辑构建,以儿童生活为中心,以儿童正在进行的生活为重点进行综合。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就是要让程符合儿童生活的实际情况,既要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程要关注儿童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这样,也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这门程的学****对他们自身而言是有意义的,是有助于他们现在和将的生活的。
淡化教育痕迹,追求“润物无声”的意境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取代原的思想品德、生活、社会等程,其初衷之一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