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王玉珍课题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玉珍课题论文.doc

上传人:cjrl214 2018/12/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玉珍课题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乌苏市第四小学王玉珍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深深体会到在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是一个较难的课题,如有的是马虎粗心造成看漏、多看、少写的错误,有的则是计算方法没有掌握,有的会做计算但速度太慢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使他们的计算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当前一项比较迫切的任务,而新教材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达到熟练、较熟练和会的三个不同的要求。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的三个要求进行训练,如一位数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达到熟练掌握,对于万以内数的加减、一位数的笔算乘除法,要求比较熟练掌握,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要求会。我在低中年级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天天进行听算,抢答训练,把游戏融入其中,使他们在乐中学,学中用。
要提高计算能力,在计算上必须正确,否则就无意义了,因此,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适当的选择灵活多样的计算方法,如:做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时,选择的方法不同,计算效率也不同。有的孩子喜欢用凑十法,有的喜欢用假设法,有的喜欢用小棒。方法灵活简单的计算起来就快,比如数小棒就太慢了。这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多动脑,想出简便做题的方法。方法简单灵活才不容易出错,就会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班上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算理的理解
要理解算理,必须正确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等等,在计算过程中,要使孩子们懂得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32×14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4个32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分两步理解,先求出4箱的苹果数是多少即4个32是多少,再求10箱的苹果数是多少即10个32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合起来,在实物模型下操作,使孩子们真正理解,掌握算理。在课堂练****中多采用学生的说、练和评议,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算理。
三、加强思维训练
华罗庚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得到了训练,数学能力才会得到加强,这个能力当然也包括计算能力。因此,孩子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的任务。在教学中,多加强思维训练,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的学,教师满堂灌,缺乏针对实际的指导,数学思维过程中,应多强调“读、说、写、议”形式的结合,如在计算825÷5×6时,先理解题意,825除以5的商与6的积是多少?讨论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练****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思维的调理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实物、模型、图片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多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培养思维。如在教学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对于思维欠缺的孩子就让他们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从而理解数的组成。又如凑十法中,也要让孩子多动手操作,用操作帮他们理解。长此以往,思维会得到慢慢提高。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理和动手操作后,让他们多观察计算题的特点,找到简便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如计算827-199时,让他们观察减数与被减数的特点,发现减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