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年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人音版)
课时教学设计
三
课时
课型
新授
课
题:第一课童年
教学目标:
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开展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初中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聆听有关“春”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春”的意境,通过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学会歌曲,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并能运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3、听辨并能运用掌握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XX年2月
22日
上课时间:XX年
月
日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春到沂河》
.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师问:
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
,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从乐曲的名称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学习《嘀哩嘀哩》
.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
。
。
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长短。
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分两部分学唱
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唱好全曲。
,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XX年2月
22日
上课时间:XX年
月
日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
、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
: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