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第三十章 过敏性皮肤病证.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十章 过敏性皮肤病证.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8/12/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十章 过敏性皮肤病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湿疮
湿疮是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诊断]
1 急性湿疮
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急性湿疮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慢性湿疮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
急性湿疮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应注意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湿热浸淫
症状: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例方:龙胆泻肝汤合萆+渗湿汤。
2 脾虚湿蕴
症状: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
例方:除湿胃苓汤。
3 血虚风燥
症状: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或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例方: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其他疗法]
1 外治疗法
急性湿疮可选用苦参片、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温洗,或10%黄柏溶液湿敷。可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或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亚急性湿疮可局部外用三黄洗剂、10%生地榆氧化锌油。
慢性湿疮可外搽青黛膏。
2 西医疗法
可酌情选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合并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皮损消退。
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第二节瘾疹
瘾疹是以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皮肤病证。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
[诊断]
1 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
2 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3 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4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5 皮疹经过三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瘾疹。
6 应注意与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风热犯表
症状: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例方:消风散。
2 风寒束表
症状: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例方:桂枝汤。
3 血虚风燥
症状: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例方:当归饮子。
[其他疗法]
1 外治疗法
香樟木、蚕砂各30~60g,或苍耳草、凌霄花、艾叶、冬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