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安徽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98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birth201208 2018/12/2 文件大小:1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徽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环境 1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显著 1
二、“十三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4
第二部分战略愿景与思路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目标 7
三、发展理念 11
四、发展思路 12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和举措 13
一、突出“两大重点”,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13
(一)突出人才培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二)突出人才强校,全面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15
二、增强“三大能力”,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7
(一)增强学科创先能力 17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9
(三)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21
三、提升“六个水平”,着力推进内涵式发展 22
(一)实施内部治理工程,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22
(二)实施开放办学工程,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23
(三)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24
(四)实施民生建设工程,提升共享发展水平 25
(五)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26
(六)实施领导力建设工程,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27
第四部分实施保障 29
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29
二、加强组织领导 29
三、加强统筹协调 30
四、强化资源保障 31
五、实施监测评估 31
安徽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学校全面实现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决胜期。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期间的改革与发展,立足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安徽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学校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发展理念、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景,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蓝图,是推进学校“十三五”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部分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校党委、校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开拓创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十三五”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办学层次实现新跨越。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获得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启博士生人才培养工作。留学生学历教育从无到有,启动研究生、本科生层次培养。学校遴选为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跨入安徽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学科专业实现新发展。新增15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74个。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现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新增艺术学科门类,学校现已形成
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行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培养质量得到新提高。规模、质量协调发展。与“十一五”%、达到20448人,%、达到1799人,继续教育增长133%、达到10442人。在13个省(市)实现第一批次招生,第一批次录取新生占招生总数的85%,%。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麦可思评估显示,%。“三步法: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之路”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在校生获准授权专利921项(含发明专利35项),向企业转让专利25项,在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国际奖13项、国家级奖344项。《标准排名2015年中国大陆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指数排行榜》显示,我校位列百强高校第80名。
科技创新取得新业绩。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项,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多;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是“十一五”期间的6倍多。,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35%,纵向科研经费到位9981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30%。教师申请发明专利692件,获发明专利授权298件,连续3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人才队伍实力明显增强。新增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5人,新增海外学术经历教师73人,现有专任教师1294人,其中博士442人。新聘正高级职称人员10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210人。获国家和部委拔尖人才33人,安徽省拔尖人才12人。引进和培养学术领军等高端人才27人,柔性引进具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皖江学者等人才称号的特聘教授18人,首次
实现面向海内外招聘学院院长。
开放办学开拓新领域。设立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学历教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与国(境)外10所高校新建合作关系,120名学生赴国(境)外学****国际学术交流、教师访学等明显加强。与马鞍山市建立共谋发展机制,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学生就业创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