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分红权激励管理制度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红权激励管理制度汇编.doc

上传人:hnet653 2018/12/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红权激励管理制度汇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承之诺(香港)鞋服设计中心
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红权激励制度实施细则
2017年 10 月 09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分红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流程 4
第三章分红权激励制度激励对象的确定方法 5
第四章业绩考核指标、业绩目标的确定 6
第五章激励基金核算、提取及处理的方法 7
第六章 绩效考核办法 9
第七章 激励基金的分配与发放 10
第八章特殊情况下分红权激励制度的管理方法 11
第十章附则 12
第十一章附件 13
第一章总则
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对企业高管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的激励与约束,使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决策者和经营者行为长期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之诺(香港)鞋服设计中心(以下简称“传承之诺”)决定实施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红权激励计划。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泉州市伊护航家护理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章程》、《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红权激励制度管理办法》、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红权激励制度的议案、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中高级管理人员分红权激励制度及授权董事会负责组织实施、组建薪酬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制定《泉州市伊护航家护理服务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红权激励制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或本细则)。
本细则所指的分红权激励是指,公司根据每年业绩水平,在完成公司既定业绩目标的情况下,从每年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专项激励基金,按照个人岗位分配系数和绩效考核系数,以长期激励形式奖励给公司的高管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
本细则是公司薪酬管理委员会实施分红权激励制度的工作依据。
实施分红权激励的原则:
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应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
坚持先考核后兑现。
第二章分红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流程
制定年度分红权激励计划
签署分红权激励协议
确定激励岗位和对象
设定业绩目标和激励基金提取比例
取消激励计划的参与资格
不合格
考核
考核
不合格
取消本年度计划
合格
合格
参与本年度
激励计划
核算和提取
激励基金
拟定年度分红权激励基金分配方案
公示
分配激励基金
发放
第一期
30%
第三期
40%
第二期
30%

第三章分红权激励制度激励对象的确定
分红权激励制度的激励对象是公司的核心人才,包括下列人员:
副总经理级高层管理人员;
各部门主任级中层管理人员;
财务经理、出纳;
少数业务技术骨干。
薪酬管理委员会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岗位重要性和人才的变化情况,可在本细则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确定激励对象,并在《年度分红权激励计划》(见附件1,以下简称《年度计划》)中提出当年度具体的激励岗位和激励对象名单。《年度计划》 制定后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如果符合第六条所列条件,薪酬管理委员会可以调整当年度的《年度计划》,将其列入激励对象范围。
对已确定的激励对象,均由公司与激励对象分别签订《分红权激励协议》。
第四章业绩考核指标、业绩目标的确定
公司以年度净利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设定的每年业绩目标为下列第 1 项(供选择):
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10 %(含 10 %);
年度净利润不少于上一年度净利润的 10 %(含 10 %)。
“净利润”为公司年度实收营业收入扣除相应的生产经营成本支出(购置设备、原材料、配件、租赁厂房、支付水电等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每年的月日至月日为一个考核年度(下文所提“每年”,均指每个考核年度)。
公司以2013年度为本细则的首次业绩考核年度。
上述业绩目标作为确定是否授予年度分红权激励基金的基准指标。
若某一年度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且薪酬管理委员会认为年度净利润目标需调整,则可在《年度计划》中提出新的年度净利润目标,如果调整后的
年度净利润目标值低于 10 %,则须由董事会重新审议通过后才能执行。
每个考核年度期满后 30 天内,由薪酬管理委员会组织财务部门考核是否实现公司业绩目标。
公司业绩目标实现的,开始实施当年度的分红权激励,向激励对象授予分红权激励基金。业绩目标未能实现的,不得授予分红权激励基金。
当出现如下情况时,由董事会审议决定,可对公司业绩目标做出相应调整以剔除下述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办法发生重大变更;
国家税收政策直接导致公司的税收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的重大变化直接对公司产品的市场和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发生管理人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