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解池教学设计
上传: 欧明铭    更新时间:2013-12-25 21:54:39
【教学设计】
§ 电解池(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使用教材: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社2007年2月第3版)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原电池”知识后的自然延伸,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电化学知识,为后续学习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位于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在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原电池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二节中,学生已经具有借助氧化还原理论、金属活动顺序和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判断电池正、负极以及设计原电池和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因此,在本节课中,可利用电解水的实验自然过渡到电解池的学习中去,并应用氧化还原相关知识拓展和延伸电化学理论。
【设计思路】由电解水的实验回顾,引出电解池的的构成;结合物理学中电子流向及化学中氧化还原相关知识,理论分析两电极上的可能反应,从而得出电解池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电解氯化铜溶液,以进一步掌握电解池的实验装置、反应产物的验证以及两极反应的分析;再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理论分析,巩固离子的放电顺序。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小结中提升理论。最后在“学会应用”中巩固知识、形成体系,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电解氯化铜溶液,以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方法,将难点分解,从而增强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体验科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电解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准备】铁架台(带试管夹)、U形管、小烧杯(作废液缸用)、小试管、两个碳棒、两根带双头鳄鱼夹的导线、学生电源、25%氯化铜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图片、视频激疑
投影图片:神八成功发射及其与天宫一号对接
播放视频:太阳能帆板在飞船上的应用。从而引出氢氧燃料电池与电解水在飞船上使水循环利用的优点。自然过渡到关键点---电解水实验的回顾。
播放视频:电解水的实验
观看
思考
 
 
 
观察实验的现象,思考这种装置的特点
通过知识的自然生长与过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赞赏化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引入新课
那么到底什么是电解池?它是如何工作的?
教师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
分析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一、电解原理
1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外接直流电源
②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③电极需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中
④形成闭合回路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