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裴李岗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裴李岗文化.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12/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裴李岗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裴李岗文化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发现于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出现于前5500~前4900年之间。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地带,以裴李岗出土文化为代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段以后的文化面貌。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局,居住建筑集中在遗址中部。窑穴主要在南部,墓地在西部和西北部。房基为方形或圆形半地穴。墓葬集中于公共墓地,墓穴排列有序,多单人葬。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是带足磨盘、带齿石镰和双弧刃石铲。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饲养业也已出现,有家猪、家狗、家鸡甚至家牛。狩猎仍是重要生产活动,以木制弓和骨制箭为狩猎工具。制陶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陶器有红褐色砂质和泥质两种,多碗、钵、鼎、壶等日用器具,陶壁厚薄不匀。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等作物,以磨制带锯齿石镰、石锄、鞋底形石磨盘与石磨棒等作为农具。制陶业比较原始,采用手制;三足钵、月牙形双耳壶、三足壶和鼎等陶器在造型上别具风格。住房是方形与圆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筑。有储藏东西的圆形窖穴。人死后埋入氏族公共墓地,皆长方形土坑墓,多有陶器与石器作随葬品。裴李岗文化与华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其他类型一样存有细石残余,表明它与以河南灵井和陕西沙苑为代表的中石器遗存有着渊源关系。从建筑遗存、埋葬****俗、农业生产,特别是陶器形制、纹饰等方面考察,它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更为密切,一般认为,仰韶文化中后冈类型是对裴李岗文化及磁山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裴李岗文化与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诸文化一起是仰韶文化的前身,故被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时期文化。该文化与磁山文化关系密切。其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缺项。
裴李岗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较早遗存,裴李岗文化自七十年代首先在河南新郑市裴李岗村发现以来,便使人们认识到了仰韶文化之前的中国远古文化的独特面貌。分布于河南一带的这种使用红陶、以壶盛水盛粮、用三足钵烧饭的早期文化,居然还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种植稻、龟骨上的契刻符号等一系列前所未见的内容,使学术界不得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水平作出重新的评估。
裴李岗文化2008-02-08 10:39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发现于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约出现于前5500~前4900年之间。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地带,以裴李岗出土文化为代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段以后的文化面貌。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局,居住建筑集中在遗址中部。窑穴主要在南部,墓地在西部和西北部。房基为方形或圆形半地穴。墓葬集中于公共墓地,墓穴排列有序,多单人葬。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是带足磨盘、带齿石镰和双弧刃石铲。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饲养业也已出现,有家猪、家狗、家鸡甚至家牛。狩猎仍是重要生产活动,以木制弓和骨制箭为狩猎工具。制陶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陶器有红褐色砂质和泥质两种,多碗、钵、鼎、壶等日用器具,陶壁厚薄不匀。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等作物,以磨制带锯齿石镰、石锄、鞋底形石磨盘与石磨棒等作为农具。制陶业比较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