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台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序  言
 
我县祁连山浅山区涉及新坝乡1个乡镇30个行政村。该乡自然条件严酷、各种灾害易发多发,是我县扶贫对象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切实加大我县祁连山浅山区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脱贫步伐,确保五年内基本消除贫困目标全面实现,根据《甘肃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甘肃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扶持我省国家区域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贫开发的意见〉的通知》(甘扶领发[2013]5号)、《甘肃省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规划2013-2017年》、《张掖市祁连山浅山贫困区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及《高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新坝乡实际,编制了《高台县祁连山浅山区(新坝乡)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3-2017年)》。
    本规划按照“基础先行、产业跟进、持续发展”和“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我县浅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
  
高台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发展与
扶贫攻坚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区域范围为新坝乡,涉及5340户,2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68人,耕地98843亩,共有30个行政村,分别是:红沙河村、东大村、暖泉村、霞光村、西大村、小泉村、红崖村、和平村、西上村、六洋村、黄蒿村、古城村、东上村、光明村、边沟村、西庄子村、新生村、官沟村、曙光村,新沟村、顺德村、下坝村、照中村、照二村、照一村、元山子村、小坝村、上坝村、楼庄村、许三湾村。
 
第二节  自然条件
新坝乡位于高台县城西南49公里,地处祁连山北坡,海拔1714米—2500米,—,无霜期120天,,蒸发量2400毫米,年日照时数3000
—3600小时,属河西走廊沿山冷凉干旱和寒温带山区冷凉气候。区域内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完全依靠水库、塘坝拦蓄祁连山冰雪融水,建成水库、塘坝9座,,实际年均蓄水量751万立方米;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马铃薯、啤酒大麦、农作物制种等,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浅山区贫困农业区。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0元。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98843亩,粮经比例60:40,;农作物种植品种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油料等传统作物为主,紫花草、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新品种起步发展。各类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累计达6个,羊、猪、鸡、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7万只、、,(只)。全乡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家。2012年,输转劳动力512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966万元。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养老、医疗、计划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区域内有养老院2座,%,%;现有农村初级中学1所、农村小学12所,在校学生1550人,教职工135人;乡级卫生院2个、村级卫生所21个,有医务人员88人;建成乡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0个,广播电视实现
“村村通”。先后对石灰关水库、摆浪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成渠道266条、,乡村道路36条、240公里;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747户,新建沼气池2450户、卫生厕所3827户。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栽植农田林网2440亩,荒滩造林 5200亩,完成退耕还林9880亩、封滩育林18000亩,有效地改善了全乡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节  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
新坝乡与全县的整体形势和其他乡镇相比,发展还相对滞后,经济收入还较低,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⒈贫困面广,群众增收难度大。该区域地处偏远,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信息不畅,运输成本高,农副产品销售困难。农业生产的先天条件非常有限,大部分村只能种植小麦、洋芋、啤酒大麦、蚕豆等生长期短的作物,种植结构单一,产量低,收益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新制定的贫困标准,201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低收入群众有2935户、9426人,%。其中:扶贫对象2154户、7526人,%;扶贫低保交叉户310户、986人,占全乡农业人口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