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水稻种植业.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稻种植业.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15/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稻种植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教学构思: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地理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师传生受”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通过活动设计开展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利的。而一个紧密联系生活、有思维含量的科学性问题的设计则是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及我们对“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研究与实践,我完成了本节的问题与活动设计。
2、教材分析:教材在讲述了农业的基础知识和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后,安排了5、3节和5、4节两节课,重点讲述了4种农业地域类型。每个类型在简单介绍其在世界的分布和主要特点后,都选一个典型区域进行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具体延伸和补充。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学生基础分析:通过前面两节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问题已有一定认识,学生再来学习本课,结合案例,应用理论分析具体农业地域类型,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学生自身思维活跃、课堂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利于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但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实际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问题,涉及到世界地理内容,而学生在初中所积累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这会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障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恰当、适度的指导。
4、教学任务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教学任务:
(1)教学目标分析:
①综合分析亚洲成为世界最大水稻产区的区位因素
②从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说明水稻种植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域分布和生产特点以及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
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④关注身边地理,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
(2)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
亚洲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采取的措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条件是本节难点内容;亚洲水稻种植业及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是本节教学关键点。
(3)教法、学法分析:采用地图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应用比较法、阅读法、及读图法学习本节内容。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基础知识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到了农业的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因素制约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详细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联系旧知引入新知
 
 
 
 
 
 
 

 

 

 

 

[提出问题]认识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由于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分析每种农业地域类型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