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ppt

格式:ppt   大小:2,948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ppt

上传人:maritime_4 2018/12/4 文件大小:2.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故知新:
1、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4、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标志是?
5、新经济政策农业和商业方面的措施分别是?
6、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
7、苏联成立的时间?
8、什么叫做斯大林模式?其特点是?
9、斯大林模式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在农村推行什么运动?
10、到1937年,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什么成就?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余粮收集制
“战时”“共产主义”
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1922年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高度集中
单一的公有制
农业集体化运动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前预习:
2、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重点在哪个方面?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如何评价?
4、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重点、结果?
5、试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点?
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失败原因有哪些?
7、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8、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经历的变化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1、背景:
⑴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⑵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稳固,力图改革。(苏共“二十大”)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
1913年~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从上面的数据能得出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危害?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影响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
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项目
内容
农业
(重点)
工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
3、结果: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4、评价:
收效甚微
失败
5、败因:
(1) 提出的战略目标(建成共产主义)超越实际
(2) 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思想),带有很大的盲动性。
(3)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噪,反复无常)
(4) 1964年粮食减产,加速了赫鲁晓夫的下台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