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心理小故事(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小故事(精选).ppt

上传人:jiayaxie935131 2015/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小故事(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小故事
和尚在,我去哪儿了—自我认知
有个叫张三的解差,押送一名生性狡猾和尚服役,途中解差为避免出现闪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他再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张三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和尚对张三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一天,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张三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因为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张三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终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张三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张三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张三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他先摸摸包袱说:“包袱在”。又摸摸文书说:“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张三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儿去了?”
智慧点拨
自我,是一个“陌主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恶。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我们往往对其熟视无睹,似乎它远在天边,神秘飘渺得很。
例中张三的行为就是对自我的不认知。
美国总统林肯被人称为幽默大师。
    有一天,他正要上床休息,有人打电话来,“税务主任刚刚去世,能否让我来接替税务主任的职务?”
林肯当即回答说:“如果摈仪馆同意的话,我个人不反对。”巧妙地拒绝了对方。
    林肯一次在演讲时,有人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
他举着这张纸条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倍,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刚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写内容。"
巧妙的反击——幽默
精彩看板
幽默在日常的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参加社会交往,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使自己的幽默感增强。
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比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积累得多了,与各种人在各种场合接触就会胸有成竹、从容自如。
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感觉剥夺
1954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感觉剥夺”实验。实验者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试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
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