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又到一年开学时.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又到一年开学时.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12/4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又到一年开学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又到一年开学时
刘国胜(宁远)
暑假过去后,新学期又要开始了。自打担任了学校行政领导后,这个时候我的电话和到家里的客人就会多起来。来电来访的有亲戚、朋友、老同学、老同事,大多都是请我帮忙说情,让孩子进城插班读书。我本来就乐于助人,更何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之美,给人以读书的机会,应该是份内之责。因此,只要有来找我的,我一般都会应承下来,然后给相关学校的校长打电话,一番寒喧之后,切入主题,再说些请求关照的话。可能是因为在一中教过多年的高中毕业班,成绩还不错,在全县有些威信;也可能是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后,经常参加一些有关教育的调研活动,同学校校长多少有些交情;还可能是这些学校校长以前也曾找过我,或者是想到以后也有可能找我,只要我去讲的事,大都能办成。因为热情,而且能够办成事,所以每年都会有人来找我。时间一长,觉得确实有些烦燥,也想过到拒绝,但看过对方的焦急、诚恳、无奈的神情,又实在不忍心拒绝,原因是“三不”。一是于情不符。来找你的人都是以往交情比较深的,说不定前几天还在一起吃过饭、喝过酒,有的甚至以前还帮过你,一概拒绝帮忙,面子上是挂不住的,更何况你以前又不是没帮过人,都是好朋好友的,总不能厚此彼吧。
二是于理不合。要求进城读书的孩子,有的是因为父母进城打工、经商,要求从外地或农村转来县城就读的;有的是因为父母买了房在城里定居了的;还有的是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借居城里亲戚家的;还有的就是父母望子成龙,认为城里学校条件比农村好,质量比农村高,想法让孩子到城里来接受优质教育的。如此种种,反正道理都是充分的。三是于法不容。大多数孩子都是要求就读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是法律强制要每个公民接受的,是政府要设法保障的,现在人家都主动找上门来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又怎么能拒之门外呢?其实从内心上讲,讲一两个学生到学校去读书,不贪不腐、合理合法的好事,我还是想去帮人的。但近几年我发现,这点好事越来越难办了,我概括了有“三难”。一是校长难找。开学前一个星期,城区小学校长的电话便像事先约定好一样,齐刷刷的关机。不通过学校里的“内线”,你就是到了学校也找不到校长的人影,出面接待你的都是陪着笑脸,告诉你“校长有事外出了,这事只有他能作主”的其他领导。二是学校难进。你到A校吧,人家说你不属A校的招生范围,让你去B校;到B校吧,人家说我们的班额太大了,实在没办法再接纳了,让到C校看看;到了C校,人家更是干脆,今年一律不招插班生,让去找A校。三是手续难办。转学插班的要出示户口本、房产证或租房证、转学证、接收证,先跟接收学校说好同意接收,然后到教育局办理登记、
备案,手续不全的学校一律不得接收。如此“三难”,令不少家长谈转学色变,无奈之下,只得四处托关系、走“***”。坊间流传的“学校校长关机子,各级领导批条子,学生家长转圈子”的段子,颇能反映我县城区小学“入学难”现状。
城区学校特别是小学入学为何如此之难? 2009年下期,我到教育局工作之后,利用工作之余,对城区学校入学难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调研。我用3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79所完小以上学校,并在每所完小看了一所以上的村片小学,走访了100多名校长和教师、500多名学生家长,召开了3次专题调研会议,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我写出了《城区学校入学难的问题及探讨》的调研报告,并在县政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