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振生土力学大全.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振生土力学大全.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8/12/4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振生土力学大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
2. 土颗粒粒径之间大小悬殊越大,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了获得较大的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3. 塑性指数是指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4. 根据液性指数可将粘性土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五种不同的软硬状态。
5. 反映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指标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常用指标孔隙比结合指标相对密实度来衡量。
6. 在土的三相指标中,可以通过试验直接测定的指标有比重、含水量和密度,分别可用比重瓶法、烘干法和环刀法测定。
7. 土的物理状态,对于无粘性土,一般指其密实度;而对于粘性土,则是指它的稠度。
8.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连接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9. 土的灵敏度越高,结构性越强,其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多。
10. 工程上常用不均匀系数表示土的颗粒级配,一般认为,不均匀系数小于5 的土属级配不良,不均匀系数大于10 的土属级配良好。有时还需要参考曲率系数值。
11. 土的含水量为土中水的质量与土固体颗粒的质量之比。
12. 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为20KN/m3,,,,则天然孔隙比为 ,最大孔隙比为 ,最小孔隙比为 。
13.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 中等风化, 强风化;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按坚固程度可划分为硬质岩石, 软质岩石。
2 mm的颗粒累计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而粒径大于 mm的颗粒累计含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的土。
15. 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叫做液限,可用锥式液限仪或碟式液限仪测定;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叫做塑限,可用搓条法或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16. 在击实试验中,压实功能越大,得到的最优含水量越小,相应得到的最大干密度越高。
17.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四种土。
18. 土中液态水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结合水、自由水。
19. 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的大小把粘性土分为粘土、粉质粘土两种;其相应的塑性指数范围分别为大于17 、大于10且小于等于17 。
第二章
1. 土中孔隙水的流动总能量可以用总水头来表示,这个总水头由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流速水头三项组成。由于土中渗流速度一般较小,所以其中的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另外的两项水头之和又称为测压管水头。
2. 当土体两点之间存在水头差,并具有渗透路径时,就会有渗流发生,渗流速度与水力坡降成正比。
3. 在渗透性很低的粘土中,只有当水力坡降超过起始水力坡降时,流速与水力坡降才接近线性关系。
4. 渗透系数k是综合表征土体渗透性强弱的一个指标,它反映水渗过土体的难易,量纲与渗流速度相同,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水力坡降时的渗流速度。k值越大,渗透性越强。
5. 影响土的渗透系数最主要的因素是土的颗粒性质和孔隙比。
6. 从试验原理来看,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可以分为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7. 实际地基土的渗透系数在各个方向一般是不同的,通常水平向的比垂直向的大。
8. 土的强度和变形主要由有效应力决定。
9. 渗透力是渗透水流对土颗粒的压力,它是一种体积力。渗透力的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作用方向与
渗流方向一致。
10. 土体渗透破坏的主要形式有流土和管涌。
第四章
1. 地下水位升高将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减小,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
2. 附加应力引起土体压缩, 有效应力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3. 在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应取浮重度。
4. 在基础宽度和附加压力都相同时,条形荷载的影响深度比矩形荷载大。
5. 土中竖向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比水平向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范围要大,水平向附加应力在基础边缘处最大。
6. 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近似呈矩形分布,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偏心距小于l/6时,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当偏心距等于l/6时,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7. 甲、乙两矩形基础,甲的长、宽为2A*2B,乙的长、宽为A*B ,基底附加应力相同,埋置深度也相同。则基底中心线下Z甲= 2 Z乙处,两者的竖向附加应力相同。
8. 在离基础底面不同深度处的各个水平面上,竖向附加应力随着与中轴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9.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任意点的竖向应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10. 当岩层上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