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3099984911 2015/9/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
摘要: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少误区,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导向,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以利于正确幼儿家庭教育理念的确立。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心理误区
儿童期是人的心理从发生到成熟的阶段。其中幼儿期(3岁-)又是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所以家庭教育的正确是否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目前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误区,那么什么叫心理误区呢?心理误区即错误的理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误区也因而主要指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上和偏差与失误,它往往是造成幼儿家庭教育心理问题的根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有如下表现:
1 占有心理
占有心理就是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近乎一种从生理到心理上的完全占有,进而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于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只注重自己主观愿望的表达,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应有的正当要求和合理愿望,这样就产生对孩子的全面占有和孩子作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人的矛盾冲突。在这对矛盾中,父母一方总是占有主导地位,而孩子处于被动地位,孩子只能遵照父母的意志办事,从而导致家庭中的一系列的“过度现象”,如过分溺爱,过度保护,过度替代,过度期望等现象。由于孩子自我意识本身就较差,他们更容易受到父母的随意支配,从而丧失独立性,产生依赖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不愿接受此类过分的要求,并以不同形式对各种“过度现象”进行反抗时,父母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为避免这样失落感,反过来又强化这一系列的“过度现象”的矛盾斗争。
由父母这样占有心理所导致的教育问题会影响到幼儿今后一生的道路,而且这种心理又是其它心理误区产生的基础。
2 主观心理
主观心理是指家长仅凭主观臆断,不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客观地评价孩子和要求孩子。家长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无视孩子自身的意愿和兴趣。这种非理性行为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生活中不少家长盲目进行教育投资,把孩子看做一个容器进行强制性的灌输教育,使孩子苦不堪言。早在我国古代,明代中叶教育家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性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现代心理学统计资料表明:4岁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5岁幼儿可达10分钟,6岁幼儿10~15分钟。而家长往往按其主观意愿对幼儿提出过高的不理智的要求只能是拔苗助长,还会给儿童造成心理障碍。此外,家长主观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则是不能客观地评价孩子,通常有两种极端型表现:一是过高估计孩子,这种心理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养成孩子诸多不良****惯。二是过低估计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3 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指家长因为自身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而千方百计地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从而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比如有的家长孩童时代在经济上的贫乏,教育条件上的欠缺,导致他们对孩子百般的呵护,尽最大力量让自己的孩子能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将来有一个好去向,溺爱孩子就在所难免。笔者曾听到一小学同学说:“自己这辈子没能考上大学,只能让孩子弥补这份遗憾了”,家长的这种补偿心理支配着对孩子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