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ppt

格式:ppt   大小:71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ppt

上传人:dlmus1 2018/12/5 文件大小:7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0—2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






17世纪初,物理学家牛顿在考察肥皂泡及其他薄膜干涉现象时,把一个玻璃三棱镜压在一个曲率已知的透镜上,偶然发现干涉圆环,并对此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
他发现,用一个曲率半径大的凸透镜和一个平面玻璃相接触,用白光照射时,其接触点出现明暗相间的同心彩色圆圈,用单色光照射,则出现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
这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这种光学现象被称为“牛顿环”。
托马斯·杨是波动光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发现利用透明物质薄片同样可以观察到干涉现象,进而引导他对牛顿环进行研究,他用自己创建的干涉原理解释牛顿环的成因和薄膜的彩色,
并第一个近似地测定了七种色的光的波长,从而完全确认了光的周期性,为光的波动理论找到了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成因
光程差:
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为:
由干涉条件:
明环
暗环
由图可见: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特点
、等厚干涉;
;
、边缘高;
、边缘密;
,波长越短,
条纹越靠近中心。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的原理
①透镜凸面与平板玻璃表面间并非理想的点接触,难以准确判断干涉级次k;
②读数显微镜目镜中的‘十字叉丝’不易做到与干涉条纹严格相切。
测量时不用
原因:
dA1
dA2
dB2
dB1
Dk+m
Dk
读数显微镜
读数显微镜由显微镜与移动测量装置组成
显微镜由目镜、分划板和短焦距物镜组成
读数显微镜的成像光路
F1
F1
F2
F2
f1
f2

L
视角放大率:
M = △/f1 f2
目镜
物镜
叉丝平面
明视距离
显微镜调焦第一步:旋转目镜
F1
F1
目镜
物镜
叉丝平面
明视距离
F2
F2
F2
F2
F2
F2
使十字叉丝成象在明视距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