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手外伤病人的术后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外伤病人的术后护理.doc

上传人:ttteee8 2018/12/5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外伤病人的术后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手外伤病人的术后护理
李丽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肇东151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S5
(2010)08-0199-02
手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器官,人类活动每时每刻都要使用手,因此手的损伤是十分常见的。精心专业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重返社会尤为重要。报告如下。
1手外伤
(1)制动期(0〜6周):①未受累指、腕、肘和肩的主动活动;②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保护骨折部位(夹板石膏固定);保持关节功能位;③预防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挛缩和僵硬;预防畸形,维持手的功能位。(2)活动期(6周后拆除外固定):①在不影响骨折愈合及不致疼痛的情况下, 早期主动运动;②屈曲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以获得良好的抓握能力,提高手指伸展能力;③增加手指灵活性,改善手的功能。
(1)术后1〜3周:①了解手术创口情况;消肿、止痛、抬高患肢;②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未伤指的运动训练,保持正常手指的功能。(2)术后4〜6周:①减轻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②分别行指深、指浅屈肌腱的松动,改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功能;③被动运动训练,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④物理治疗:可以采用微波、热疗、频谱等治疗。(3)术后7〜 12周:①强化肌力,渐进性抗阻力运动,增加肌腱的滑动性;②双手协调性训练,矫正关节挛缩,也可用矫形支架进行被动锻炼;③术后12周以后,利用不同握法和握力进行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动态工作能力。
(1)制动期:保护修复后的神经,避免牵拉;维持未受累关节的运动;同时可消除肿胀和创伤后疼痛。(2)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加速炎症反应的消退,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和物理治疗。(3)逐漸进行主动活动以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关节挛缩和由于肌肉不平衡所致的肌肉紧张。(4)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腱被动活动,以减少粘连;辅导患者护理皮肤无感染区。(5)恢复期奋神经支配时,运动功能再训练可使感觉功能进行一步恢复。
2术后护理
,患肢抬高,以利静脉冋流,防止和减轻肿胀。手部尽快消肿,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
〜100W照明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保持室温在22°C〜25°C (当室温接近30°C时可免用烤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术后3〜4天内进行持续照射,以后可在早晨、夜间室温较低吋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
、准确地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 如***碱、右旋糖酐40g,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 并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U愈合;用药过程中, 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等)。
(1)全身情况:伤员经受创伤和手术后,失血较多而降低血压,而低血压容易使吻合的血管栓塞,直接影响肢体的成活。因此,术后应及吋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2)局部情况:手部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冋流反应、奋无肿胀等。损伤后的肿胀程度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