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哲学部分)
余玉花 u@
哲学理论计划读三本书: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附信
致约·布洛赫的一封信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史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读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思想,这是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第一步。
新世界观就是不同于以往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
费尔巴哈仅仅把对象看成客体,而马克思把对象看作有主体性的客体
实践与认识及真理的问题
认识对象的理解
哲学上所讲的认识对象就是认识者说想要认识的东西。怎样去认识对象?包括人以及一切现实的东西?
费尔巴哈是从直观的、客体的形式去认识对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马克思则从实践的角度,把对象看做是人的感性活动,这样一来,认识对象就不是被动的,而具有主体的内涵。
认识结果(真理性)的检验
马克思: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思考:如何理解,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和力量?
现实性就是指认识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认识才是正确的,才具有理论的力量
结论:一种思想或理论时候具有现实性,唯一检验的方法就是实践
什么是实践?主体带有目的性的、客观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活动,带着方案去进行的活动。活动的结果是客观性的,结果是否成功就可以检验主观认识是不是真理,实践活动是一个桥梁,是将主体与客体链接起来的桥梁。
破除理论上的神秘性(第八条)
神秘化的理论往往具有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
马克思提出,实践是破除理论上的神秘性最好的武器。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再神秘玄奥的东西在社会生活的阳光下都将暴露真相。
人的本质与实践的关系
探讨历史之谜与人的关系,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历史,所以解决历史疑问必然要探讨人的问题
西方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就开始了人的研究,一直到近代的唯心主义人性论、唯物主义的环境学说,应该说这些思想对马克思都有启发,但都留下了很多疑问。
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有这么几点:
从人的现实性上来认识人
费尔巴哈的类本质
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只限于人同动物的区别,不能说明人本身,不能解决人与人不同的问题。
马克思着眼于实践,提出在人的现实性上来认识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现实性:人不是抽象化的人,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环境中具体的人,只有从具体现实活动中的人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才是有意义的。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来认识人
具体的现实的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个内涵来自人的社会性。所以人的个体性(通常是标明的、极易被认识到的)与人的社会性(这是隐蔽的、必须用理性思维才能认识的)统一的表现在“现实的个人”身上。
从具体的人出发来研究人,但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