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介入科规章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介入科规章规范.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1/4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介入科规章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介入科工作制度
本制度在河南省省范围内实行,如卫生部将来颁发有关相应规定,则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第一部分:介入科的基本配备
介入科设置
介入科是影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规定属于临床科室,科室管理上可以隶属于放射科,也可以成为独立科室。在科室设置上应包括介入科门诊、导管室和病房三部分。
介入科人员
医务人员
⑴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聘任证书”。
⑵来源于影像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及其他临床科室的医师均可从事介入治疗工作,但必须经过相应介入放射学科专业培训3年以上,取得介入放射学专科证书。
⑶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护理人员
⑴正规护理院校毕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⑵介入诊断和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介入科导管室和病房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内外科和急症护理学技能,熟悉各种临床急重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⑶导管室护士身体须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技师与工程师
⑴介入放射学的专科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影像设备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⑵正规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经过常规X线、CT和MRI专科培训,并取得DSA上岗证书。
⑶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手术室专科培训2-3年,可以单独熟练配合医师开展血管内和血管外各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处理常见的影像设备技术故障和技术问题。
⑷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第二部分:导管室管理制度
一、导管室的基本要求
导管室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是医务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布局是对导管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
(一)导管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
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导管室应尽量与介入病房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并自成一区。导管室应保证安静、清洁,人员走动少。所在区门口设置门铃及对讲设备,减少无关人员进入。导管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消毒垫。介入手术操作室的位置设置,要考虑到防止射线外泄及相邻工作室的保护。
2、导管室的内部设置导管室主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成。手术操作室既要便于清洁、保证消毒隔离,又要便于放射防护。操作室四周墙体及顶棚必须使用防射线材料,墙面材料应坚实、容易清洁,地面无缝,可冲洗,不易留污渍。手术操作室入口处宽度设计应便于推车(病床)及各种设备出入,房门保证有效关闭,防止射线外泄。操作室不设直接对外窗户,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通风。操作室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保证各种仪器摆入,方便操作和抢救时使用。
控制室与手术操作室以铅玻璃隔开,窗口可以尽量大一些,以便观察。控制室内设置放射人员控制台、监视器、心电监护显示器、对讲机、刻录机、录像设备等。
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辅助工作间:观察室、洗手间、器械室、敷料室、库房、污物处置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更衣室等。
(二)导管室的人员配备
导管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介入病房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心电和血压监测技师、护工和清洁工人等组成。
导管室医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介入病房工作经验,熟练的导管操作和介入治疗技能,无菌技术过硬并精通影像学知识。作为操作者,医师应首先熟悉病人的临床情况,提出介入诊治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紧急抢救及并发症;术后妥善书写手术记录,做好术后处理。
导管室护士主要职责是围绕导管室的诊疗工作,提供术前术后消毒隔离、材料物品准备和术中配合等服务保障。
导管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协助医师处理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熟悉抢救设备和药物,熟练掌握各种导管介入器材的使用及介入手术操作程序。
放射技师需具备放射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熟悉并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放射技师的职责是负责相关的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手术医师诊疗活动需要,进行技术设备的操作,提供相关的技术保障。
护工主要负责介入手术病人的接、送工作,并具有消毒隔离的基础知识,协助护士做好术前、术后手术操作室的消毒处理。
清洁工人主要负责做好导管室日常清洁工作。
(三)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
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主要包括影像设备、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手术器材和抢救及防护设备等。
1、影像设备
⑴为保质保量地全面开展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必须具备具有国家注册标准的专业性的DSA设备。
⑵ X线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功率(毫安>600~800)和热效能,能够耐受连续长时间的介入放射学手术操作。
⑶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具备连续和脉冲功能,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