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口蹄疫防治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39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口蹄疫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luciferios02 2019/1/5 文件大小:3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口蹄疫防治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口蹄疫防治措施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动物疫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牛、羊等偶蹄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舌面、鼻镜、乳头、蹄叉及附蹄周边皮肤形成或发生水疱为主要特征。

口蹄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除有少数国家已经扑灭本病外,至今仍有70多个国还有发生,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不高,只有幼龄动物才会出现高死亡率现象。
除动物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外,长期的生产停止也可造成较大损失,最为严重的是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对病畜和怀疑处于潜伏期间的同群动物必须紧急处理,对疫点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禁止动物移动和畜产品调运上市,由此可导致一个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停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所以制定好口蹄疫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5d,短期潜伏为18-20 h。口蹄疫主要特征是在少毛或无毛部位的皮肤上形成水疱、烂斑等口蹄疮病变。具体为最初病猪发热,体温上升至40-41℃,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不振,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随着病程的进展,相继在蹄冠、蹄踵、蹄叉、口腔的唇、齿龈、舌面、口、鼻镜、鼻端以及乳房的乳头等部位出现类似米粒、黄豆大小不等的水疱。
水疱内的液体初期呈透明的淡黄色,以后变成粉红色,其内可有多量的白细胞而变成混浊液泡
,水疱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如无细菌继发感染,一般约1周左右可结痂痊愈。当有细菌继发感染时,严重者可造成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