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编制和使用导学案如何编制和使用导学案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做学生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探究、提高。教师由传统课堂的“导演、演员”演变为“导演、幕后指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推到最前沿,接受阅读、理解、思考、演算、归纳、概括、表达、演讲、辩论、逻辑推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从“治本”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如果学生的这些能力都得到发展、提高了,还担心学生学不好吗?所以,山东人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高效课堂使用导学案上课,导学案质量的好坏就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路线图!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都由导学案牵引。编制好导学案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一、导学案的结构导学案的结构一般分为四至五个部分:信息区,学习内容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一)信息区:包括该导学案的学校、年级、学科、编制人、审批人、使用时间、课题统一编号以及使用学生的信息: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等内容。(二)学习内容区:包括该导学案的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能力立意、使用说明以及学法指导等内容。(三)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从多角度、甚至是补充例题阐述教材的关键词句、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读懂教材,基本练习也包括在本部分。形式上以讲解、疏通为主,重要的结论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四)合作探究:当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包括与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有一定灵活性和难度。着重提升能力。(五)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检查学生的过关情况,题目视学科而定,一般2至5个。有的学科把这个环节也放在上课开始阶段。二、编制程序(一)教师阅读教材、教参、教辅等工具书,确定教学任务,这和传统备课差不多。区别在于:以往备课准备的一些内容是在上课时用语言给学生讲明白,现在要用文字在导学案上表述出来让学生看明白。这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提高了。另一点区别是:既要准备基础的、常规的练习题,又要挑选综合题、运用题,题型、题量都得考虑,以前基本使用教材习题就可以了。(二)正式编写导学案在教案本子上,按它的结构逐项书写。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不能写成“教学目标”!新课标更注重“学”的问题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目标。目标要小、具体、实在。(三)审批、修改、定稿、印制。三、导学案的使用(一)预习课(一般利用自习课):下发导学案,学生独立看书学习,做导学案。不允许学生间有交流,更不准抄袭。教师一般也不做辅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既要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又要完成“合作探究”。(二)收导学案:教师批阅(相当于以往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反馈信息。要求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同时制定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学生讨论、交流的题目。(三)课堂交流课 “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课堂开始时要一起学习、领会这个“学习目标”;而且,整节课都不能擦掉,课堂的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