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docx

上传人:glfsnxh 2019/1/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学****和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对其今后发展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教授一些辅助解题的方法。例如画图法、“数形结合”法和做辅助线法等。
关键词:审题;数形结合;逻辑思维;数量关系;变式训练;辅助手段
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学生在解题和应用中较易出错的题型。学****和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对其今后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体会。
一、通过审题找准数量关系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审清题意,就无法找准数量关系,会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疑问、错误或答非所问等情况。
例1:小红和小丽是姐妹俩,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存钱罐,妹妹小丽的存钱罐里有39元钱,姐姐小红的存钱罐里的钱比妹妹小丽存钱罐里的钱多两倍,问姐姐的存钱罐里有多少钱?
解析:由于姐姐的存钱罐里的钱比妹妹的存钱罐里的钱多两倍,所以姐姐就比妹妹多39×2=78,那么姐姐就有39+78=117。
这道题并不难,只要审清题意,通过先乘后加的简单运算,就可得出答案。但很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误把题干中的“多两倍”看作“是两倍”,仅通过一步乘法,得出�e误答案。
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逐字逐句默读题目,同时最好用笔画出题目中的主要信息;二是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已知解题条件,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是提醒学生看清题目中的问题,弄清题目要“求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关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例2:李明非常喜欢看漫画,最近他刚买了一本漫画书,每天看20页,3天就看完了。后来,李明把漫画书借给王强看,如果王强每天看15页,问他多少天可以看完?
解析:从李明每天看20页,3天看完,我们可以得到这本书一共有20×3=60;王强每天看15页,看完这本书需要60÷15=4。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有关“归总”问题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分――总――分。根据这种关系,可确定这样的解题思路:分――总――分。首先,求出书的总页数。其次,根据王强每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王强读书的天数。
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应用题的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辅助解题手段的巧妙运用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些应用题的题目较为复杂、较难理解。针对这类应用题,可通过辅助解题手段解答。
例3:小明和小刚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小明每小时走15千米,小刚每小时走13千米。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问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两人在距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