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废物来源分为工业固废、农业固废、城市固废(一般统称生活垃圾)和放射性固废等; 按化学性质分类:有机固废和无机固废;按危险性分类分为危险固废和一般固废。
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标准
危险废物:凡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包括47个类别,175种来源约626种常见废物名称。
凡在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废物均属于危险废物,其他废物可根据鉴别标准鉴定予以判别。
美国对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标准从11个方面考虑(表4-1)
我国对危险废物的鉴别按照国家环保总局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进行鉴别
该标准主要从六个方面考虑:
(1)、急性毒性:能引起小鼠(大鼠)在48h内死亡半数以上者。
(2)、易燃性:含闪点低于60℃的液体,经摩擦、吸湿或自发产生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
(3)、腐蚀性: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其浸出液的pH≤2或pH≥,℃以下时,。
(4)、反应性: ①、性质不稳定,在无爆震时就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②、和水剧烈反应;③、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④、和水混合会产生毒性气体、蒸汽或烟雾; ⑤、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爆炸;⑥、在常温、常压下易发生爆炸和爆炸性反应; ⑦、根据其他法规所定义的爆炸品。
(5)、放射性: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10-7Ci/kg固体废物,或半衰期>60天者。
(6)、浸出毒性:按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当浸出液中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4—2所示鉴别标准的物质。
参考: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第二节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一、样品的采集
1、采样工具:尖头钢锹、采样铲、带盖采样桶或采样袋。
2、基本概念
最大粒度:筛余量为5%的孔径(或95%以上能通过
的最小孔径或称为固体颗粒粒径)。
批:拟采集固废总体。
批量:构成一批固体废物的质量。
份样:用采样器一次操作从一批的一个点或一个部位按
规定质量所采取的一份样品。
份样量:构成一个份样的固体废物的质量。
份样数:从一批中所采取的份样个数。
相互关系:
(1)、根据固废批量大小确定应采的份样数(表4-3);
批量大份样数多(改)
(2)、根据固废的最大粒度确定份样量(表4-5);
废物的粒度越大,均匀性越差,份样量就应越多;
份样量大致与固废的最大粒度的某次方成正比,与固废的不均匀性程度成正比。
Q=Kda Q :kg ,d:mm (推荐k=~,a=1)
要求采样铲容量保证一次在一个地点或部位能取到足够的份样量。
3、采样方法
①、现场采样:在生产现场采样,如传送带输送,首先应确定样品的批量,根据批量的大小和规定的采样份数计算采样间隔,进行流动间隔采样。
②、运输车及容器采样:
在运输一批固体废物时,当车辆数少于该批废物规定的份数时,每车应采的份数应等于:
当车辆数多于规定的份数时,按表4-5选出最少的采样车数,然后从所选的车中随机采集一个份样。
对于容器盛装的废物的采样方法类似于运输车的采样方式。
③、废渣堆采样:,然后再每隔2米划横线的垂线,在交叉点的位置取样,-1米深处各随机采集一份。
二、样品的制备
1、制样工具:粉碎机、药碾、钢锤、标准套筛、十字分样机、机械缩分器等。
2、制样要求:在制样的全过程中,应防止样品发生任何化学变化和污染,若制样过程可能对样品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则应尽量保持原来状态;湿样品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使其达到破碎、筛分、缩分的程度;制备的样品应过筛后(筛孔为5mm),装瓶备用。
3、制样程序:将全部样品逐级粉碎,通过5mm筛孔,粉碎过程中不得随意丢弃难于破碎的粗粒;将样品在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堆成圆锥形,反复转堆,至少三周,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将圆锥顶轻轻压平,用十字板分成四份,取对角的
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1kg试样为止。在进行各项特性鉴别试验前,可根据要求的样品量进一步进行缩分。
三、样品的保存
制备好的样品应密封于容器中,容器的选择应对样品不产生吸附、不使样品变质,样品容器的标签上应注明:样品编号、名称、地点、数量、采样人、制样人、时间等。
对于一般样品可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保存时间较长,保质期为一个月;对于易变质的样品,应采取冷冻保存或充惰性气体保存。
四、样品水分的测定
固废中的污染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