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宁武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宁武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万人。宁武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政府驻凤凰镇。
山西省宁武县发现一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新华网太原6月22日电(记者叶健)记者近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不久前,山西省宁武县城南约25公里的迭台寺乡西沟村发现一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群――侯家民居。
据考证,侯家民居建于清代。该建筑依沟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780平方米,共有房屋212间。侯家始祖侯容保于明代宣德年被封为镇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太原府阳曲县人。到明正德年迁于宁武。侯家从清康熙年间到同治年间,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
!您已经进入宁武贴吧,希望能在您和网友共同努力下,将本贴吧建设成为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充分交流的地方
宁武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城南距太原180km,北达大同180km。由于古宁武城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称“凤凰城”。   
宁化古城坐落在宁武县至静乐县的宁白公路70公里处汾河的西岸山坡上,城池依山而建,地势东高西低。古城西城墙紧邻汾河,,,大部分保存完整,古城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有一北一南两座瓮城和城门。是明代在宋旧城址上修复并加筑而成,古城绿树成荫,植被茂密。
    古城最初是隋代隋炀帝建的汾阳宫,唐代以后,由于突厥可以沿汾河河谷经娄烦直达晋阳或从静乐县向东攻击忻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古城开始向军事城堡演变,朝廷不时着重兵守卫,曾为山西忻州的犄角之一,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宋代,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领,也就是说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和朔州市甚至现在宁武关不在宋朝手里。只能被动的防守汾河河谷和雁门关两线,其地理位置越显重要。宋太平兴国四年,置宁化县并正式建城,金大定二十二年,宁化县升为宁化州,后历代古城均有修葺。
    从宁化回来,认真的看了一下地图,才知道燕云十六州对于冷兵器时代的宋朝是什么概念。好比大宋的院门被对手占领,他们随时可以到你的庭院骚扰一下,宋朝却束手无策。因为游牧民族可以移动,农耕民族没有篱笆护院只能被动挨打,金灭亡北宋其中一路就是由太原南下直抵开封的。
    宁化古城历史悠久,现存文物古迹十分丰富,除了隋“汾阳宫”宫遗址之外。还有宋、明、清三代修筑的古城墙,关帝庙,宁化万佛洞,土地庙、县衙、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群等古建筑。
宁武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杨庄等处古文化遗址所遗贸的石斧、陶片,为史学界研究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古老而善于射骑的
楼烦部族(或氏族)便活动在今宁武一带。公元前277年,赵国征服楼烦,赵武灵王为实现灭秦大计,重用楼烦将士,今宁武是其驻扎的主要地域。隋代,几十万工匠在今宁武天池、汾源一带,建筑了规模宏大的汾阳宫。唐代、天池、元池、楼烦是朝迁的重要军马基地。元代,戍边军民开始在今宁武一带屯田垦植,结束了当地有史以来的荒漠状态。明清以来,修内边、筑城池,营建寺庙,宁武一步步发展起来。
明洪武年间设镇西卫、属太原府管辖。成化四年立宁武关。嘉靖十九年,宁武为山西镇,统领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军事。清雍正三年始改为宁武县为宁武府治,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属山西雁门道。民国初年废府,建国后为“宁武县人民政府”,隶属山西省忻县地区行署辖。1959年1月划归晋北专署,1961年重归忻县专属。“文革”期间改“县人民政府”为“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81年3月,县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至今,现为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自战国到明末,宁武地区或边关要地,联络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通道,或内地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民族商贾文化交往的主要地段。宁武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粗犷、刚强的宁武人民,勤劳淳朴的宁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