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国企改革方向的争论.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企改革方向的争论.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5/9/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企改革方向的争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企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从未停止。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也意味着改革的难度将更大,面临的质疑也会更多。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国企参与世界竞争并引来刮目相看之时,一些国家也意识到中国国企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近来有关“国企私有化”、“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此起彼伏。国企在经营利润分配也被卷入“与民争利”的利益漩涡。究竟国家和企业各得多少,如何分配?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然而,私有化真是国企改革的出路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近几年来国企的现状到底如何。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指把国有企业卖给民营公司、外资公司或个人等非国家控股的企业或个人。衡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标准,是看这家“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如果国有股份和其他股份比较起来,不在这家改制后的企业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没有国有股份,这家“国有企业”就可以被称之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家企业。
国企现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探索,中国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展示出“国家脊梁”的风采。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 如今的国有企业已是行业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完成宏观调控目标、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国有企业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众多行业和领域,已形成以国企为支柱、民企为血脉的产业集群,国企与民企共创双赢的局面。这只是一方面的评论,与此同时也有另一方面对国有企业现状的阐述。1,国企越做越大,有信贷特权,阻碍了竞争,2,国企存在大量的***问题,3,企业效率低。
其次,我们要讨论私有化真是国企改革的出路吗?
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经济学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进而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观点非常简明,他认为,庞大的国有企业,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他主张激进的私有化,把国企的股份直接分给百姓。
另一位经济学家华生很快指出,把国有企业分掉的结果,按照前苏联的实例来看,将会是方便了国企的高管和权贵利益集团吞食国有资产,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他警告,以往某些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再次上演。
吴敬链老先生主要强调1992年我国对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即充分发挥市场(而不是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他强调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反对政府直接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庞大。
叶檀女士主张国企改革要走与张维迎、华生想法都不同的“第三条道路”,但她在文章里似乎没有阐明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含义。她也主张国企“私有化”,在基本方向上与张维迎一致,仅在如何私有化的技术设计上做了些补充,提出要有“社会信托”的设计和“法律制约”的设计,尽量不让某些人企图吞食国有资产的阴谋得逞。
由于争论比较多,在此我只举出比较权威的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分析。
首先是吴敬琏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不改革国有经济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他指出,一些国有企业不但继续保持行政垄断的地位,而且得到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支持,迅速扩张。
●国有企业的逆势扩张和地位加强,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究竟是祸还是福,并不能由它们获得的短期盈利多少来评判,而要从它对于市场制度完善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来判断。
●国有企业的效率是否高于民营企业,已经有中外研究机构所作的实证分析,对它作出了有翔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