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修改稿....doc

格式:doc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修改稿....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3/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修改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山东省农业厅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建设,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对于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0-2020)总体要求,编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一、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
(一)区域资源优势明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区内土地总面积2774万亩。其中,耕地1473万亩,,是全省人均水平的近2倍;未利用地811万亩,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荒碱地418万亩;黄河三角洲地区年可新增土地2万多亩,是全国唯一新增土地的地区。其中,,,。
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最有利因素,为发展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黄河三角洲独特的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拥有高等植物120科700余种,动物11纲900余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动植物品种,如冬枣、金丝小枣、鸭梨、紫花苜蓿、渤海黑牛、德州驴、渤海马、洼地绵羊、寿光鸡等。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有利于特色农业发展。
。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陆地、淡水、海水交接地带,多类型生态系统交错分布,区内地广人稀,污染源少,生物安全半径大,易于隔离,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得天独厚。
(二)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具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得益于油区开发建设和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等,区域内“路、水、电、林、田”等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亩产462公斤,%;与2000年相比,,%。,%;,比全省平均亩产高4%;与2000年相比,总产增24万吨,%。肉类总产
,,%%;与2000年相比,、,增幅分别为80%%,,增幅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发展快。坚持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上粮下渔”荒碱地开发, “三网”(路、林、水)绿化,休闲观光农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沼气、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效地改善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发展环境。2009年,完成“三网”绿化60万亩,“上粮下渔”改造荒碱地80万亩,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0多万户,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县6个。
。区内各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努力培植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寿光蔬菜、莱州玉米种业、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小枣、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蜜桃等为代表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典型,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索了路子。
(三)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仍面临较多困难
1. 淡水资源缺乏。黄河三角洲降水偏少,年均降水量只有580毫米;地下水主要是微咸水、咸水和卤水,;客水来源主要依靠黄河,国家分配给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引黄指标仅为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90立方米,低于334立方米的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业年需水量30亿立方米,,。随着国家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淡水供给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增长的矛盾依然存在。淡水资源贫乏仍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开发治理成本高。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土地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地面海拔低、坡降小,岗、坡、洼交错分布,生态环境脆弱。多数区域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高,土壤盐渍化较重,各种盐渍化土壤占总面积的40%以上,土壤含盐量大都高于3‰,除莱州、寿光、昌邑和寒亭中南部外,普遍存在次生盐渍化威胁。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修筑台田、配套排灌、改良土壤的成本大大高于其它地区。据测算,一般区域的开发成本约为600元/亩左右,而中度以上盐碱地开发成本高达30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