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
文档名称:

土地规划实务全书:第13篇.doc

格式:doc   页数:1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土地规划实务全书:第13篇.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5/9/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规划实务全书:第13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
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正处在形成过程之中。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学者们从各自研究的角度,为可持续发展下了不下100种定义,目前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讨论,真可谓众说纷纭。
一、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首先(1986年)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eological sustainability)。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达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代表,即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
二、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9条基本原则。在这9条基本原则中,强调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与地球的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
这一概念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认为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但只有在发展的内涵中包括有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并获得必需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三、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定义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这一概念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但也指出,这里强调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经济学家皮尔斯还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而经济学家科斯坦萨则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人类经济系统与更大程度上动态的但正常条件下变动更缓慢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人类的生存能够无限期持续,人类个体能够处于全盛状态,人类文化能够发展。”
四、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采用“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
持这些观点的学者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而是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表现。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同时,应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有效地使用矿物能源的技术,提供安全而又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由此来限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过恰当的技术选择,停止某些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逐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五、布氏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之前,联合国成立了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就是调查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供调查报告和背景资料,进行舆论和理论、政策方面的准备。
这个委员会的专家经过对世界各地前后近900天的考察,于1987年4月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mon Future)》的长篇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布氏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在后来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这一概念在最概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一定义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的需要,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要,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概念虽然比较概括,内涵也比较丰富,突破了对发展的传统理解,但是,它的文字表述具有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