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回乡偶书》教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乡偶书》教设计.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9/1/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乡偶书》教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田字格
教学时:一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出示象形字的)
(学生看猜出“客”字)
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出示“客”的)学生跟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题)(板书《回乡偶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
2、齐读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
生:“笑问客从何处”。
师:你真会发现。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出示这句诗)(学生读)
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
生:老爷爷,您从哪里呀?您是干什么的?您这里是找人吗?
……(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
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读诗句)
师:从这两句诗看,贺知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当作“客”了,从哪里看出他是“客”呢?请看插图(出示插图)。
生:学生仔细观察图。
师:那他是不是“客”呢?从那句诗可以读出?
生:不是客,因为我从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他并不是客,是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
师:请把你们的理解放进诗句中去,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这两句诗的图)
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师:为什么诗人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要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家乡呢?
生:我知道,因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回家不容易呢?(出示插图)
生:骑马。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马,经过跋涉水,回家一次确实不容易。可是那么艰难,作者还是要回老家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板书)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不容易呀?学生再次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设计理念:紧扣“客”字,切入理解诗句,从后到前,更好地理解“回”的含义。创设情境,借助插图,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3、个性朗读,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