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洪庄杨学校“数学魔方”社团活动方案10
活动内容:和差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
理解数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苹果:(14+4)÷2 桔子:(14+4)÷2 苹果:14÷2 +4÷2
=18÷2 =10÷2 =7+2
=9(只) =5(只) =9(只)
桔子:9-4=5(只) 苹果:5+4=9(只) 桔子:7-2=5(只)
或14-9=5(只) 或14-5=9(只)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