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李清照
个人资料
李清照(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个人资料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返回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令人惊奇的是,作为女人,她没有循规蹈矩而是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幸福,在赏花醉酒之余,也对自己即将逝去的年华感到惋惜,字里行间中也间接反映出她那种及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如:《浣溪沙》,“黄昏疏雨湿秋千”的“湿”字点出了春天即将过去即她少女时光也要逝去了
《如梦令》,化用了唐韩偓《懒起》诗意小令中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深夜至清晨时间变化和心理变化,“卷帘”点破日曙天明。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凸显伤春喜春,以花自诩。
《怨王孙》,“眠沙鸥鹭不会失,似也恨,人归早。”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她的爱情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而好景不长,当时的赵明诚要负笈远游,而李清照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不忍分离。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这首词时,丈夫不在身边,她为了排遣烦恼,独自一个人饮酒赏花。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王朝经过167年的和平繁荣之后,金人抢夺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谁知他竟是个骗子,只能再离婚。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山花子》“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满庭芳》——词人在经历了国破之后巨变所作,表面上看是在咏残梅,实际上是词人以之自况
《用遏乐元宵》“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自,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返回
风格关键词:婉约
说到李清照,就不得不提婉约派——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婉约派词人的创作秉花间派词人的创作而来,把“词为艳科”尊为本词派创作的传统。但对花间词绮靡的词风和倚香偎酥的思想内容,历代婉约词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进行过有意或无意的革新。这方面,北、南宋之交时期的婉约大家李清照的贡献尤大,她一方面继承婉约派“词为艳科”的传统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她又以女性特有的地位加上她聪颖的才学在词中创造出了清新明丽、庄重典雅、婉约而不绮靡的词风。
返回
总结文学特点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