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蓝色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新优势.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蓝色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新优势.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9/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蓝色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新优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蓝色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新优势
2009年4月,胡***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总书记对山东、也是对青岛的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已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全省抓好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青岛市率先行动,边研究、边规划、边推动,确保蓝色经济区建设能够快起步、起好步、早见效,推动我市尽快实现转型发展。
一、我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优势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青岛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济腹地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海岸线711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山、海、城、文、商”完美结合,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海洋科技力量雄厚。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8家,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7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都在青岛发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洋科技城。
三是海洋产业初具规模。多年来,我市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海洋生物产业迅速崛起,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已占全国的40%,是我国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四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港口集群基本形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空港起降能力达到4E级标准,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二、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前期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年多来,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推进。总书记讲话后,我们立即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立足青岛海洋科研、教育等优势,研究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
“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推进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了常设专门办事机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编制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创意承办了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二是坚持高端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按照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我市全面部署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结构。2009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238亿元,实现增加值475亿元,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5:41:44调整为10:36:54,三产比重平均每年提高2个点;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和园区加快推进,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竣工投产,武船重工海洋工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712船舶电力等项目加快建设,前湾港区新增6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董家口港区全国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加快建设,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初展形象。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海洋经济自主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