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355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cjrl214 2019/1/8 文件大小:3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报批稿)
萧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月
总目录
一、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二、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
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本
萧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5
第一节土地利用状况 5
第二节面临的形势 7
第二章规划目标 9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9
第二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9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1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1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3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7
第一节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 17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与布局优化 18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19
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 19
第二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0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
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24
第五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26
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9
第一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29
第二节构筑生态功能分区 29
第三节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和建设 31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2
第一节用途分区类型 32
第二节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32
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37
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37
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37
第三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工程) 37
第四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38
第五节项目管理措施 39
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41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3
附表 46
前言
一、县域概况
萧县地处宿州市北部,位于东经116°31′~117°12′、北纬33°56′~34°29′之间,东北分别与江苏省铜山县和丰县相连,南与宿州市、淮北市和濉溪县接壤,西与砀山县、河南永城市毗邻,土地总面积185531公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6元。
二、规划目的
为了协调各行业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全县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以《安徽省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依据,编制《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三、规划任务
确定县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用地需求,划定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耕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治规模及范围,以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
四、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规范
(二)政策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2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厅发〔2009〕43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6.《安徽省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工作方案》(皖国土资〔2010〕312号)
7.《关于加快推进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11〕209号)
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三)相关规划
1.《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4.《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萧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
6.《萧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年)》
7.《安徽•萧县经济开发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五、规划期限
本规划规划期为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