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突出地方特色内容丰富语文写作素材
摘要:针对目前许多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存在的写作内容空洞、文体理解度较低和照搬例文等作文能力逐步衰退的情况,就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丰富的乡镇写作素材,点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初中生通过仔细观察周边生活环境,充实写作素材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促进乡镇初中教师语文写作教学的进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生活化
一、乡镇初中生语文写作的近况及形成原因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国家母语与国家文字。简单剖析此话就是,能够运用语言和文字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思想感情,学会自如地掌握母语。可是,据教学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中学语文写作问题繁多,出现了许多学生对写作无话可说,东拼西凑,甚至厌恶写作,一提到写作就唉声叹气,产生反感不已的悲观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学业压力沉重,缺乏生活体验,导致写作素材欠缺,加上不理解文体特点,囫囵吞枣,盲目写作。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适度调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乡土人情,使写作更加贴近生活。
二、关注民情,感受生活,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认识写作文体是写作的基础之一,也是引导初中生语文写作的根源所在。许多初中生对写作文体压根就不懂,而且还张冠李戴,随便运用,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文不对题,就是文路不清,成为文体大杂烩。怎样使学生正确使用文体,认识各种文体的特色,还需要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断深入探讨。
具体的文体分为三种: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而文体的特点是指所写文章要符合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混淆写作文体,比如议论文与记叙文混合在一起,就难免矛盾百出,无法收场。所以,学生在写作前有必要了解写作的文体和技巧的运用。同时,对以上三种文体各自的特点也要牢记于心。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以及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而议论文则是指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理为剖析对象,以明辨是非为主要目的的文体。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综合性较强,内容的把握度也要求较高,素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美誉。
那么,要想熟练准确地运用这些文体,就需要学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选择使用,通过多次训练和摸索,相信学生在文体特色的认识上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积累素材,使写作生活化
写作的真谛在于表达心声。心中有话想说如果想不出说明自己心声的生动例子,就会导致写作内容空洞乏味,行文冗长且无精华可言,这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并赋予文字的描写,培养学生发现家乡美的能力和对家乡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一同放眼大地,回想古今中外作家对自己的家乡风貌进行的美妙绝伦的描述,哪一篇作品不是真情表露,引人入胜又感人肺腑呢?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都无不使我们印象深刻,神往其中。然而,有学生就会问:
“乡镇生活到底有哪些美值得我们去欣赏呢?”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正如罗丹说过的:“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趣事和家乡各种风貌变化以及风土人情,美自然就会浮现在每个人的眼前。你看,那遍地的金谷麦浪、家禽虫鱼;还有那绵延不绝的高山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