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文档名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ppt

格式:ppt   大小:12,122KB   页数: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19/1/9 文件大小:1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SUNMMARY OF BUILDING
第十四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简介
地震基本知识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
根据地震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划分为浅源地震(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km)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性越大。我国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10~20km左右)。
地震及其破坏作用
地震成因和类型
1
地震成因和类型
1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常用地震术语
2
震源:地震发生时岩层断裂或错动产生振动的部位;
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称为;
震中区:地震发生时震动和破坏最大的地区称为;
震中距:受地震影响地区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在同一地震中,具有相同地震烈度地点连线。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
1)地裂缝
重力地裂缝:由于地面作剧烈震动而引起的惯性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所致。构造地裂缝:与地质构造有关,是地壳深部断层错动延伸至地面的裂缝。
2)喷砂冒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及沿海地区,地下存在埋深较浅的细砂层或粉土层时,可能发生喷砂冒水现象。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
3)地面下沉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在回填土和孔隙较大粘性土等松软而压缩性较高的土层中,往往发生震陷,使建筑物破坏,此外,在岩溶洞和采空区也常发生震陷。
4)滑坡、塌方
在强烈的地震下,常引起河岸、陡坡滑坡,有时规模很大,造成公路堵塞、岸边建筑物破坏。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
建筑物一般都是由许多构件组成,在地震作用下因构件连接不牢、支撑长度不够或作为支座的墙体倒塌、柱断裂,都会引起结构丧失整体性而破坏。
1)结构丧失整体性
作为结构主要承重的构件,墙、柱、梁等由于其强度不足,在地震发生时首先破坏,不能继续承受重力荷载从而造成房屋倒塌。
2)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
当建筑物建在软弱的地基土上或建在液化的地基土上,而又未进行特殊处理,在地震发生时地基土的抗剪承载能力不能抵抗重力的继续作用,从而造成房屋的局部倾斜或不均匀下沉。
3)地基失效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破坏作用
3
地震除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污染等次生灾害,尤其在大城市,由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时比地震直接产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用公式表示为
M= lgA (14-1)
(一)震级
1
震级与烈度
第一节、地震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