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XX乡“新时代文明传习”工作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XX乡“新时代文明传习”工作方案.doc

上传人:rsqcpza 2019/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XX乡“新时代文明传习”工作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乡“新时代文明传习”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XX县“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试点工作、XX乡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部署和《XX县“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龙头,坚持“文明传习、精神加油、人文关怀”的定位,积极响应县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部署和要求,建立以乡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陈地的乡风文明传习网络,实现乡村全覆盖。并结合耕读文化、慈孝文化蕴育良好乡风,助推“耕读齐家·慈孝XX”品牌打造,积极发动全乡干部、村级志愿服务力量,在农村常态化开展以宣讲理论政策、组织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开展培训教育、提供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传习活动,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新需求、新期待的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农村,把新时代文明的新要求,特别是将耕读慈孝文化元素融入社会价值引领之中,大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养成农民群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思想价值引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农民凝聚力,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引领农民群众一起奋斗,共建美丽乡村,共创幸福生活。
——坚持精准务实有效。始终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细做实各项文明传习活动,强化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薄弱环节,做到供需精准、供给有效,真正为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文化服务。
——坚持资源配置整合。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聚焦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增效、长效运行,合理调度,统筹利用,确保文化资源供应长效化、效应发挥最大化。
——坚持提升志愿服务。把文明志愿者队伍作为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的重要力量,推进文明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有序组织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文明志愿者深入农村服务农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农民群众心坎上。
——坚持常态持续长效。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力量和文明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建设,促进文明传习活动持续性开展,真正打造一支常驻农民身边的文化服务队伍。
三、组织保障
。由乡党委书记担任所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所长,乡领导班子成员为主要成员,传习所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管理、指导及运行,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宣传干事任副主任。乡新时代文明传习所以乡文化站为主要陈地。
。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阵地,各村建立文化礼堂文明理事会,整合原有农村各队伍力量,开展文明传习活动。农村文化礼堂文明理事会由乡新时代文明传习所负责管理,接受县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业务指导。
四、要素保障
。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中心,整合党员活动场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家书屋、春泥书库、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应急广播室等场所,构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阵地共建。
。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建设模式,探索建立“互联网+传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媒体,创新文明传习载体,丰富文明传习活动内容,实现传习工作智慧化和深动化。
。由乡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对XX县新时代传习中心下派的工作任务进行统一收集、分析、整合、组织、落实,对乡传习所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统一调配。在举办相关村级传习活动时,积极发动乡、村志愿者队伍,积极挖掘青年骨干、公益达人、乡贤人才等参与传习中心建设工作,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活动共办、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文明互促的良好局面。
。突出“联络、协调、督查”作用,组建由联系部门干部、乡村干部、基层站所业务骨干、知名乡贤、热心群众等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指导、对接服务项目、承接活动任务、反馈基层群众需求,协助开展文明传习入村各类活动。负责文化礼堂活动监督工作,对辖区内各村志愿者队伍进行考核评价,对文化礼堂进行活跃指数评价。同时,积极发挥村级志愿服务队伍力量,探索以“一支不走的队伍+N个志愿服务项目”形式,N个志愿服务项目是指开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文化娱乐、村级文明传习活动。打造一支不走的队伍,即吸收村两委班子成员、乡贤、大学生村官,以及热心公益、有文艺特长或爱好的热心群众参加,作为基础力量,常态化、不间断地在村里组织开展乡风文明推进、文化活动、困难帮扶等常驻式文化志愿服务,探索特色服务方式。
五、活动内容。
以新思想入户、耕读文化传承、“八爱八行”慈孝文化活动、移风易俗治理、文化礼堂教化、文明村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