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ppt

格式:ppt   大小:11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ppt

上传人:88jmni97 2019/1/9 文件大小:1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讲
认知、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一、认知与心理健康
认知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通过认知的转换,而使刺激具有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意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认知合理与否有关。

认知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特性及联系以及周围一物对自己的意义与作用的想法和观点。
认知是人以刺激作出反应的中介
认知理论有一表达基本思想的公式S-C-R
S(Stimulus) C(Consciousness意识、经验)

R(Response反应)
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认知与情绪、行为密切相关,不良的认知常常容易导致情绪障碍和外适应性行为。
不良认知:如果认知与现实不符(对现实的歪曲)它所导致的情绪反应就是不适当的,有不适当的反应状态反复出现的并长时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抑郁、躁狂、焦虑或妄想状态。
按情绪障碍理论,任何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都伴有同程度的认知歪曲和思维紊乱。
二、非理性信念及其特征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概括出人群中常见的10种非理性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该是全能的,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问题都能找到一个正确或完美的答案,否则难以容忍。
4、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外界引起的,自己无法控制。批评本身并不伤人,而是自己的知觉、想法和评价决定其情绪反应。
5、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一个人应该非常小心,而且应该随时顾虑到它可能发生(如飞机失事、地球与其他星球碰撞等)
6、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的容易得多。
7、人应该依赖他人,并且依赖较自己强的人。
8、过去的历史是现在的主宰,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表现为以偏概全,避免责任。)
9、对于别人的行为和处境,我们应多予以非常的关心。
10、对于有错误的人应该给予严励的惩罚和判裁。

绝对化。必须……应该……。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我们倡导评价一个人的
行为而不去评价一个人。
糟糕至极——某一件事发生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三、大学生常见非理性信念及其认知的调适
表现在对自我、人际交往、挫折的认知上
(1)对自我的不良认知
主要表现为自卑——认知偏差
有两种表现:
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己都不如别人;
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
特点:低估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有利方面, <br****惯于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己。

这样的人既自卑又很自尊,敏感多疑,易受伤害,容易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行动上表现为缺乏勇气,胆小怕事,常常错失良机。

认知调适是以合理认知代替不良认知的过程
认知调适有认知治疗和自我调适两种方式:
认知治疗:合理情绪疗法,贝克认知转变疗法
(1)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目的动摇不合理的信念
:找出主观、客观原因。
(2)认知治疗方法——合理情绪疗法(RET)
自我调适:指通过学****认知理论和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了解认知与情绪、行为之间有关系,转变自己不良认知,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古希腊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人的一生,
始终都在寻找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俄国青年心理学家科恩在他的《青年心理学》一书中提到
“青年初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处我’形象的形成”。
青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
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人的意识发展高级阶段,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是一个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三个方面的形式和内容
从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看:
&#239;
&#239;
&#239;
&#239;
&#238;
&#239;
&#239;
&#239;
&#239;
&#237;
&#236;
&#239;
&#238;
&#239;
&#237;
&#236;
意只的形式自我控制
我能否悦纳自己
我是否满足自己
表现对自己态度
以体验的形式
责任感
自卑
自尊
自爱
自我感受
情绪的形式自我体验

我为什么是一个这样的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我评价
自我分析
自我观察
自我感知
自我概念
认识的形式自我认识




,
,
,
,
,
,
,
:
,
,
,
,
,
从自我意识的内容看:表现为
第一,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知识、能力、兴趣、
爱好、性格、气质
第三,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人们的相互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