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提纲
概述
评定内容总论
认知评定(MMSE)
运动感觉功能评定(BRSS)
言语吞咽评定
ADL评定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脑部疾病
的总称。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脑卒中stroke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24h) 。
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0%)。
患病、发病、死亡率:719~、~217、116~,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明显增加。
存活者中50~70%遗留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发病率男:~:1。我国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病理生理
脑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脑组织的血供中断,2min内脑电活动停止,5min后出现不可逆损伤。
通常血流量灰质高于白质,大脑皮质最丰富,其次为基底节和小脑皮质。因此,大脑皮质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红色梗死),白质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白色梗死)。
大脑皮质、海马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最敏感,其次为纹状体和小脑Purkinje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对缺血、缺氧耐受性较高。因此,不同部位在相同缺血缺氧时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
病因
各种原因如动脉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病、外伤、药物、血液病及各种栓子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脑血管病。
根据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可将病因分为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其他(栓子、血管受压、痉挛)
脑梗死脑出血
发病年龄多60岁以上多60岁以下
起病状态安静或睡眠活动中
起病速度 10余小时或1-2天数分钟或数小时
高血压病史可无多有
全脑症状轻或无颅压增高症状
意识障碍较轻或无较重
神经体征非均等性瘫均等性瘫
CT检查低密度灶高密度灶
脑脊液无色透明可呈血性
脑出血与脑栓塞的鉴别要点
并发症
脑梗死: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血肿、再闭塞
脑出血:感染、应激性溃疡、稀释性低钠血症、痫性发作、中枢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过程中需重点注意的并发症:废用综合症(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关节挛缩、废用性骨质疏松、位置性低血压、静脉血栓、神经情绪及认知的改变等)、过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脑卒中肩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
危险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和脑卒中史、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
预防
1、一级预防:主要预防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可从危险因素抓起,防患于未然,使卒中不发生或少发生。具体预防措施有:注意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烟酒入量,适量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2、二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尽早开始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发生。为避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的发生,应在疾病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减少残疾发生。
3、三级预防:出现残疾后尽量减少残疾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二评定内容总论
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三个水平的评定
残损 1 综合:GCS 、PVS
2 认知:MMSE、NCSE
3 运动感觉功能:运动控制(FMA 、BRSS)、反射、肌张力
(MAS)、肌力(MMT)、步态、平衡、协调、感觉
4 言语:构音、失语
5 其他:吞咽、心理
残疾 BI、FIM
残障伦敦残障量表
三认知评定
MMSE 总分范围为0~30分正常与不正常的分界值与受教育
程度有关:文盲(未受教育)组17分;小学(受教育年限
≤6年)组20分,中学或以上(受教育年限>6年)组24分。
分界值以下为有认知功能缺陷,以上为正常。
NCSE 神经行为认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