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宣城赴官上京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十过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此诗首联即以“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概括了这一段生活。”潇洒江湖”,无拘无束,风韵飘逸;终日为醉乡之客,则于放浪形骸中见愁闷之情。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颈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每日无事,携酒行游,观山望水,“惊梦”,别有深意,醉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是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妓馆歌楼之意。【苏小小余秋雨《西湖梦》: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袁子才:苏小小(阮郁)《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张振华: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第一才女,古代的艺人。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白居易:“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颔联转为感慨生平,反映出诗人虽然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但并不甘心终老于此。“千里云山何处好”表面上是寻访山川之胜,其实正是这声对苍茫云山发出的喝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咤叱风云、指点江山的襟怀抱负。紧接着,诗人又转过来对着茫茫人世发问:“几人襟韵一生休?”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襟韵,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罢了不成?把诗人不得不浪迹江湖的愤慨、不甘于虚度此生的愿望倾吐一尽。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的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入世的内心矛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