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市政工程综合规划.pdf

格式:pdf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市政工程综合规划.pdf

上传人:164922429 2015/9/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市政工程综合规划.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市政工程综合规划
徐林白羽

【摘要】2010 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城建设、聚焦通州”的新城建设思路。通州新城运
河核心区的规划建设成为未来北京市新城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2010 年起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
头、多家专业设计院协作组成规划设计团队,共同开展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市政工程
综合规划,为实现独具特色的通州国际新城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
综合规划、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具体内容,总结和归纳了本次综合规划工作的创新与特色:包括创新规划设
计理念,紧密联系实践,示范作用显著;提出“协同规划,同步设计”的工作机制,注重跨专业之间综合
协调;统筹全局,调整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可实施性强。高标准的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和市政工程综合规划
必将成为北京市其它新城建设的典型和示范。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管线综合、综合管廊



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位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的空间
结构的中心区域,它地处历史文化悠久的运河源头,依托五河交汇独具魅力的港湾,是展示
运河文化、联动新旧两区的空间载体,是具有优美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区。它
是通州新城未来汇集高端文化商务、会展办公、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大型高端商务区,是通州
国际新城的核心功能区和新通州的表率示范区,如图 1 所示。
本次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规划范围:西起新华南北路,东邻北运河,北到源头岛,南至
玉带河大街,总用地面积约 306 公顷,总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规模约 179 公顷,总建筑控制规
模为 458 万平方米,如图 2 所示。
图 1 通州新城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 2 运河核心区规划范围及用地示意图
为贯彻北京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通州国际新城的方
针,保证运河核心启动区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2010 年起由北京市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多家专业设计院协作组成规划设计团队,开展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市政工程综合规划,为后续建设项目的开展提供规划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独具特色的通
州国际新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活
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
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为集地铁换乘、交通枢纽、商业空间组织、机动车交
通、市政管线安排、公共设施建设、停车、防灾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地下空间。地下
一层及局部地下二层鼓励新建地下商业,并通过市政道路下联系通道形成沟通;地下二层主
要提供给地下停车,并通过市政道路下交通环隧形成地下车库互联、互通;地下三层在建筑
用地下主要功能为停车,在市政道路下新建市政综合管廊,如图 3 所示。

图 3 运河核心区北区地下空间规划效果图图 4 运河核心区北区地下环隧及综合管廊平面图
为净化运河核心区地面空间,缓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相互交叉干扰的矛盾,努力
营造一个开放、安全和舒适的慢行空间环境,规划在核心区南、北区各新建一条地下交通环
隧。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将机动车从外围引导到地下,通过地下环隧进入各地块地下
车库,同时实现地下车库互联互通,停车资源共享。其中,北区地下环隧(图 4)内行车为
单向逆时针方向,道路横断面为一幅路型式,安排中间一条车行道和两侧各一条集散车道。
该环隧共设四对出入口,主环隧长度为 公里,地下环隧总长度为 公里。
市政管线以往传统的平铺直埋的敷设方式,大量占用城市道路浅层地下空间,无法满足
核心区地下空间整体开发的建设要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达到地下
空间整体开发利益的最大化,规划在核心区北区新建一条市政综合管廊(图 4),满足周边
开发地块市政需求。规划综合管廊位于地下环隧下方,通过综合管廊上方设备夹层将市政管
线引入周边地块。综合管廊共分为三仓,从外向内依次安排电力、中水、给水、真空垃圾、
信息、有线电视、热力共 7 种市政管线,如图 5 所示。

图 5 北区地下环隧及市政综合管廊横断面图
为保证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地块的高强度开发与轨道交通进行无缝连接,规划设计团
队对核心区内地铁换乘车站进行一体化设计,如图 6 所示。通过一体化设计,创建了一个以
轨道交通为中心,辐射周边相邻地块,将轨道交通功能与周边商业、办公、住宅等功能融为
一体的交通综合体,确保各方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