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9/1/1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必须借助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并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心理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从作文心理来说,作文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一般来说,主动作文,是学生出于自觉的要求,有材料可写,有感而发,这好写,也容易写得好些;而被动作文,是学生没有写作的要求,感到无材料可写,这就不好写,也不容易写好。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从客观方面来说,作文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的,与口头语言有很大不同。口头语言是在面对面的交际活动中进行的,可以借助于手势、语调、表情、动作等来补充其思维的不足,因此,允许简缩,逻辑顺序也不要求那么严格。而写文章是从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接受***语言开始,按逻辑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的复杂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作文比口头语言的要求高、难度大。从主观方面来说,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还不充分,知识经验也很缺乏,掌握词汇还不多,思维的形象性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命题作文,而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口头造句、书面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的写作基础训练。因此,教师要掌握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十分重视对儿童口头叙述的训练,为他们将来进行命题作文作必要的准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水平有了较高的发展,相应地,写作活动也进入了命题作文的阶段,但是这阶段写作的各种水平还是不高的,需要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经过专门的、科学的训练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因而,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害怕作文,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要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心理。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命题。小学生的作文是先有题目后写文章。理想的新颖的题目要从学生中来。来自小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爱好、心理活动内容都是命题的依据。对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就是说,让他们通过作文把自己的经历过的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围绕着一个中心,按着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重现出来。在一个学校里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姓罗的学生,身患了淋巴恶性肿痛,急需一笔较大的医疗费,学校发起了向这位同学献爱心的捐款活动。教师即以这个捐款活动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捐款动员以后”。这次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有的学生用日记形式,写下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了对同学的一份真挚的感情,而有的学生则是从记叙的方式,叙述捐款事件中,表现同学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这样的命题,是让学生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能“因事而发”,学生感到有事可写,也写得动人。从学生的作文实践来看,他们感到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无话可写,而且,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观察力,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其实,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细心观察应该是他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冲破学校课堂狭小的天地,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时代的脉搏,接受新鲜事物,从中丰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知识。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较多是考虑怎样写的指导,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叶圣陶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教学偏于形式……是一种弊病。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并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才能丰富学生作文的心理内容。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学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心观察,如对象的形体、色调、质感、美感等都十分了解,动笔才有内容可写。因此,语文教师要像“有心人”,一方面要注意在语文分析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领会优秀作品的写作,学****别人是怎样以观察各种人物、各种事物为基础,从而写成内容丰富的文章的。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创作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