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沈万三家族大年考证略表及相关朝代大事记公元年号大事记1284元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元帝世祖忽必烈发云南军进攻缅甸。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沈祐(沈万三之父)出生祖居浙江吴兴南浔沈家漾(现称沈庄洋),天天忙于捕鱼维持生活。1285元至元二十二年乙酉元诏减商税,对到民族地区做买卖的商人,纶予“置而不征”的免税待遇。年头颁布[官本船法],实行“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贸,其所获之利,以十分为率,官其其七,所易人得其三”。鼓励海外贸易。1286元至元二十三年丙戌元在今太仓刘家港设立行泉府司。1291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元在今太仓正式建立海运都漕运万户府。1293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元又参酌宋代旧制,制定市舶法则23条,鼓励中外互市。1303元大德七年癸卯19岁的沈祐娶苏州周庄籍的女子王氏为妻。1303元大德七年癸卯生长子沈福,字沈仲琪,号福琪,世称沈万大。吴兴祖谱记8岁天花而亡。1304元大德八年甲辰生次子沈禄,字沈仲琼,号禄琼,世称沈万二。吴兴祖谱记6岁淹死1306元大德十年春正月丙午生三子沈富,字沈仲荣,号富荣,世称:沈万三。1308元至大元年戊申生四子沈贵,字沈仲华,号贵华,世称:沈万四。其中有一女沈蓉,年代不祥。1322元至治二年壬戌南浔遭受洪灾,穷困难民纷纷逃荒。沈祐母亲及长子沈福淹死于灾难。沈祐摇破船沿水路带着夫人王氏、沈禄、沈富、沈贵三个儿子和女儿沈蓉去吴江周庄投奔夫人王氏娘家。此年,沈富正好十四岁。1324元泰定元年甲子沈祐一家在苏州周庄东蔡村耕田围垦。老三沈富因在南浔卖鱼时结识富甲江右的贾人陆道源,而进陆氏庄园当伙计。其时,居住周庄的沈万三慕名来到甫里,现甪直镇。拜陆道源为师,虔诚向他学习“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的经营之道和致富从善尚义的精神。沈万三以才自奋,亦步亦趋,受到陆道源的赏识和信任。1324元泰定元年甲子沈祐次子沈禄结婚。1325元泰定二年乙丑元政府迁怀王图铁木儿出居建康(江苏南京)。沈祐三子沈富结婚娶吴县蠡口人褚氏为元配。同年生下沈富长子沈金时产亡,沈金生有一女1328元天历元年戊辰沈祐四子沈贵结婚一为沈祐冲喜(身体不佳)二为沈富道喜(沈茂出生)民间传沈贵是用沈蓉妹换亲的1329元天历二年沈祐操荣一辈早年先逝45岁,葬周庄东。己巳随后沈氏分家:老二沈禄迁往嘉定,后回原籍湖州,老三沈富带母王氏当、留于周庄银子浜,老四沈贵搬至白蚬江江北的黄墩,现上海青浦一带。从至元二十年[1283]到天历二年[1329]的47年间,经太仓刘家港中转海漕粮数达8079万石,平均每年运粮172万石。其中天历二年海运漕粮352万石,创最高记录。此时,沈万三大显身手,为陆道源创下售粮大户之称。1330元天历三年元至顺元年庚午沈富三子沈旺出生1331至1370元至顺二年辛未明洪武三年庚戌沈富先后娶妾十三人(年代不详待考)褚氏,吴县人,生沈金,产亡葬虎丘山后迁周庄。张氏,扬州人,生沈茂,沈旺黎氏,苏州人,生子沈香保,座葬昆明沈官坡。朱氏,无锡人,名丽娘,生长沈线阳(1338年生)适余十舍,生女余惠刚,适西平候沐春。李氏,无锡人,生子沈春鸿陆氏,吴江人,名九娘,有记载:“沈万三于吴江盛泽建南胜坊,北胜坊以兴市廛,市廛皆其宅,筑九娘楼,以居其第九妾。”万三次女适顾子文万三三女适宋通,宋文杰万三四女适葛姓由于史谱女眷不记载故无法查证1331元至顺二年辛未起沈万三利用渔业、围垦、水路、贸易进行资本积累,贩盐、丝绸、船业、木匠业。此时全国开始大规模农民起义。沈金管家,沈茂、沈旺随父经营。1332元至顺三年壬申巨富陆道源五十大寿,将其财产赠送沈葛两氏。陆道源晚年深受道家“生而不有”的思想影响,感悟到“物聚必散,物盛则衰”的道理,淡薄金钱和功名,一心向往修身养性的隐士生活。经过深思熟虑,在五十大寿这一天,陆德源把协助其经营并得到他信任的沈万三和葛德昭召集在一起,郑重地说:“古人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你俩都精明强干,我能富甲吴中,有你俩的功劳。‘义悬利之本,君子行于义,积而不散,以酿祸也’。你俩经营和理财之道则优,我内心十分喜悦,我仍有忧心,这财产可能会给你们俩带来祸害……”1333元至顺四年元统元年癸酉这一年,沈万三借助陆道源的财产和经营积累的经验回到周庄,继续经营买卖,又利用周庄发达的水运交通,过洋通番,资本日益雄厚,成为富可敌国的富商。如果没有陆道源的财产资助,沈万三不可能富甲天下。后来沈万三将四女儿嫁给葛德昭之子,成为亲家。1334元元统二年甲戌陆道源将全部财产赠送后,在澄湖岸边筑“瑞云观”,并在旁侧修筑“笠泽渔隐”,改名为“宋静”,经嗣天师命名为瑞云观开山主持,再现其世祖陆龟蒙当年的隐士生活,探讨清静,览观大化,颐养天年。这个道理和方式,沈万三直到86岁才弄明白,并随張三丰道长进平越福泉山修道炼丹。1335元至元元年沈万三在周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