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氯法齐明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的初步研究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Introduction
A member of Riminophenazine class, discovered in 1954 for TB, launched in 1969 as Lamprene against leprosy (Novartis).
Introduction
C27H22Cl2N4 分子量: 熔点:210~212℃
橘红色、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logP > 7
名称:氯法齐明氯苯吩嗪氨苯吩嗪克风敏等
抗麻风药:与氨苯砜、利福平等联合应用治疗各型麻风
MDR-TB的治疗
治疗红斑结节性麻风反应和其他药物引起的急性麻风反应
对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皮肤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有一定疗效
药效学特点
对活跃增殖期结核分枝杆菌以及非复制期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抗菌作用
在巨噬细胞中的抗菌活性较强
与现有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抗菌作用机制不完全清楚:干扰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崭新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
与P450酶没有内在的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特征
口服吸收不完全,吸收程度与药物粒度和剂型密切相关,受食物因素影响大,且个体差异较大。
由于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主要沉着于脂肪组织和但和巨噬细胞系统内,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这是产生皮肤着色( skin pigmentation)的主要原因。
本药从组织中释放和排泄缓慢,单次给药消除半衰期约为10日,连续给药消除半衰期至少为70日,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
体外抗TB作用
MABA法测定:
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MIC
CLF : ~
INH :~
RFP : ~
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
菌株
CFZ
INH
RFP
2503
>40
>40
2495
40
>40
2507
>40
>40
2432
>40
40
2032
>40
>40
2493
10
5
2062
>20
10
2199
>20
20
2132
>20
>40
2193
>20
>40
2177
>20
>40
1777
>40
>40
1575
10
>40
氯法齐明在小鼠体内的抗结核活性
BALB/c 小鼠
结核分枝杆菌iv 105cfu/只
不治疗对照组:(盐水) 5次/周
阳性对照组:INH:25mg/kg,5次/周
氯苯吩嗪1组:20mg/kg, 5次/周
氯苯吩嗪2组:10mg/kg, 5次/周
氯苯吩嗪3组:20mg/kg,2次/周
治疗4周
于停药的第二天处死、解剖
称重
活菌计数
氯法齐明在小鼠体内的抗结核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