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息肉疗效对比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息肉疗效对比研究.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9/1/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息肉疗效对比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息肉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息肉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于XX年2月到XX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息肉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5例,其中A组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B组行宫腔镜直视下以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C组术式同B组,术后辅以安宫黄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异常出血例数、术后月经情况及随访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首诊时均经记录年龄及病程时长等一般情况,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月经量、息肉数目及宫腔深度上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刮匙定点刮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min,术中出血量mL,平均住院时间为d;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明显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病情,刮匙定点刮除术组患者***异常出血3例,发生术后闭经4例,术后月经减少8例。环切术组患者发生***异常出血1例,发生术后闭经2例,术后月经减少4例。辅以用药组患者发生***异常出血0例,发生术后闭经1例,术后月经减少1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C组,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进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三组复发人数分别为14例、2例和1例,刮匙定点刮除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宫腔镜下环状电极环切术及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优于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刮除术;环切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妇科常见的良性增殖性疾病之一,国外有研究表明,35岁以上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高达23%。该病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子宫间质组成的蒂突向宫腔形成,为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而成。其病因目前不甚明了,可能为遗传和个人生活****惯共同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或量的改变,此外,子宫内膜息肉还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因症状不突出,在妇科健康体检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病理检查。目前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具体术式分为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和宫腔镜直视下环状电极电切术。本文即利用我院病例资料,探讨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实用性,为患者临床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于我院XX年2月到XX年2月就诊的已经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5例,年龄区间为22~43岁,平均为岁。将患者依入院时间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妇科内镜学》的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病理诊断符合《妇产科病理学》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加或经期延长。宫颈细胞学检查及各项妇科检查均正常,并排除其它妇科并发症。术前3个月内无使用激素类药物经历。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急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损伤、甲状腺疾病、失眠及精神障碍疾病等的患者。本研究开始前与所有纳入对象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并取得相关伦理部门的同意证明。诊断标准本研究所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均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子宫B超及病理活检。临床症状:有子宫异常出血,包括月经量过多、月经持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