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docx

上传人:gxngqvk 2019/1/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绝佳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且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一、画面联想、理解诗意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这对于低年级那些主要靠形象思维、擅长形象记忆的学生来说,学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例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首先利用课件播放庐山瀑布的录像片段,然后提出:“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景色,一个词语也可以。”学生纷纷发言:“好壮观的瀑布啊!”“瀑布从那么高的山上落下来就像大大的银幕。”……此时再引导学生读古诗,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诗人李白通过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喻成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同时学****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又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幅小儿垂钓图,这样,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就活了起来,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思考,促其对诗的理解。二、收集资料、做好铺垫由于古诗与学生所处的环境相隔久远,了解该诗的相关背景对理解古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伊始,师生共同交流,从中初步了解了黄鹤楼这座江南名楼;了解了长江西起唐古拉山,后会入东海;了解了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及两人之间真挚的友谊。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中更深刻地体会出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情感和久久的留恋是通过诗中绚烂的阳春烟景,放眼长江的宽阔画面及目送孤帆消失在天尽头等细节表现出来的。三、疏通词句、理解诗意低年级学生学****古诗有一定的文字障碍,这不仅来自诗歌的特殊性,也与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有关。为此,在古诗教学中,对词句的疏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启发领悟。例如,一年级教学白居易的《草》这首诗中的诗句“一岁一枯荣”的时候,先引导学生用“岁”来组词,使学生理解诗中的“岁”表示的是“年”,然后让学生说说一年四季草的不同样子――春夏绿,秋冬黄,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枯”就是黄了、枯萎了的意思,“荣”在这里不是“光荣”而是茂盛的意思,进而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草在一年中茂盛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