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接触网设计规范[1].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接触网设计规范[1].doc

上传人:hnet653 2015/9/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接触网设计规范[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8-09-07 发布 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接触悬挂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
:
1);
2)承力索、;;铝绞线、钢芯铝绞线、。
: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
3)针式绝缘子(抗弯);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气象条件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大值。如气象台(站)的记录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按规定进行换算。
接触网支柱及线索的风荷载应按使其产生最大风载的方向计算。
:
WS=×10-3υ·Cx·F (1)
或WS=×10-3υ2·Cx(1+η)·F (2)
:
Wx=×10-6υ2·Cx·d (3)
式中 WS——支柱风载(kN);
Wx——线索单位风载(kN/m);
Cx——风载体型系数,按表1选用;
η——空间桁架背面的风载降低系数,按表2选用;
F——柱身迎风面的构件投影面积(m2);
d——线索直径或高度(mm);
υ——设计计算风速(m/s)。
接触网设计采用的覆冰厚度,应根据沿线气象记录和运营经验确定,且取整数为0、5、10、15、20mm,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应为上述相应值的50%。
覆冰时的气温应按-5℃计算。
覆冰时的风速,除个别强风重冰区可按15m/s计算外,其余地区应按10m/s计算。。
接触网设计的各项气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
;
;
;
,应比最高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小5℃。
按安装和维修条件进行接触网的有关验算时,其计算温变应为-5℃;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