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窗边的小豆豆》是从小孩的眼光出发,去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小孩子的世界充满着对未知的好奇心,是没有约束概念的,所以当小豆豆乐此不疲地开关学校的桌子,在上课时间站在窗户边上大声叫喊化妆广告宣传员,与燕子搭话,在老师要求画国旗时画出了军舰的旗子,并且涂鸦到了课桌上的时候,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没有发现她已经影响到了老师的上课。这个时候,豆豆一年级,却被退学了,原因是“(把学校搅得不得安宁的事)如果能数的过来的话”。我知道这次阅读的目的,这篇读后感它要展现的也不是文学水平有多高,不需要用华丽的文字来修饰,也不需要过多的字符,只是从心出发,真正的感受和体会,对这次夏令营出行有帮助的东西。这次夏令营我们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而那些小朋友则是需要我们鼓励和引导的对象,《窗户边的小豆豆》正是给我们展现了这两个角色,但它更多的是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第一次与校长见面,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小林一茶校长的耐心倾听;钱包掉厕所里了,豆豆掏粪池被校长看见,没有过多的话,只说了记得把挖出来的东西还回去;教育欺负女生的男同学“对女孩子要尊重”,因为女老师的一句“高桥同学恐怕就有(尾巴)吧”而在厨房严肃斥责老师,所以“校长真正是我们的朋友啊”。这正是体现了沟通与倾听的重要性。将我们的年龄缩小,回到豆豆的那个年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好动,调皮,捣蛋,但我们也有我们珍贵的东西,小伙伴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物件,也许还有忘记了的秘密。小时候的自己对长大充满了向往,也有着很多的梦想,暂且不去想它能不能被实现,好像就是那一瞬间冒出来的念头。豆豆的梦想,未来要成为一名间谍,未来要成为一个检票员,未来要成为一名老师。年龄尚小的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应该怎样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去实现,也不会想那么多,我到底能不能实现,但是现在,就在此刻,这就是我所喜欢的,就是我想要的,就是我的梦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肯定都是爱我们的,但或许有点方式是不正确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豆豆的妈妈在豆豆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没有说出哪个职业好,哪个职业不好,没有讲你的梦想应该是什么而不应该是什么,没有说你一旦有了梦想就不能改变,必须要按着这个目标去奋斗,而是耐心地倾听,甚至当豆豆说想要学跳舞时,都帮助豆豆解决了复杂的流程。豆豆的妈妈没有说过一句“不准”之类的语言,即便是豆豆总是爬铁网栅栏下的洞而划破衣服,踩报纸掉入粪池,跳沙坑进入混泥土。我的身边则不然,这样的大人少之又少。可能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担心孩子受伤,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不准”“不能”“不行“等词汇。正是兴趣萌芽的年龄,可能这些词汇在潜移默化里,就把兴趣的嫩芽给谋杀了。小孩子确实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对事物的好坏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父母便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怎样才能不损害孩子们天生的素质,并使这种素质成长起来?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耐心与倾听,成为一个没有大人架子的大朋友。这种引导方式不是说直接告诉你你的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好,你应该为此努力奋斗,也不是说让孩子去完成昔日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而是去观察,观察这个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在哪个方面得天独厚,然后对这个特长进行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大概便是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