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世界高速铁路技术课程学期论文20081656程胜中国高速铁路发展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300[1]公里。而如今,日本在高速铁路的发展上任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比较晚,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京沪高速铁路正处于构思阶段。1990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并提交全国人大会议讨论,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系统瞄准世界铁路先进水平,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短短几年时间,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到2009年年底,,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在2002年建成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全線設計時速達到200~250公里,同年「中華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創造了當時「中國鐵路第一速」,轰动一時。而现在秦沈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合并成京哈线的区间段。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四纵”:一是北京-上海高速铁路,贯通环渤海和长三角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高速铁路,连接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地区。“四横”:一是青岛-石家庄-太原高速铁路,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二是徐州-郑州-兰州高速铁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三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高速铁路,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高速铁路,连接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同时,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辽中南、山东半岛、中原地区、江汉平原、湘东地区、关中地区、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