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报任安书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报任安书学案.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9/1/17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报任安书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报任安书》导学案编制:李金娟审核:。,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知识链接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附:李陵事件: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武帝闻讯十分烦忧,曾就此事召问司马迁。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是“不当”,但他不满朝臣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当匈奴之功,并根据李陵平时的表现,推测他的投降可能出于权宜之计。司马迁这样讲的目的,是希望武帝慎重处理,以便鼓励臣子尽心国事。不料这番话引起武帝的猜忌,以为司马迁赞扬李陵独当匈奴,是暗讽李广利按兵不救,是有意为李陵开脱,打击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下狱,加以“诬罔主上”的罪名,按律当死。司马迁无钱自赎,只得被迫接受宫刑。学****过程一、疏通文意,: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司马迁无法“推贤进士”的原因是什么? ? 、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文言知识梳理(一)、字音曩()者阙()然贪生恶()死囹圄()缧绁()圜()墙愠色() 倜傥()剌()谬前辱之责()放失()自见()(二)、。 。 。 。 5思垂空文以自见。 。 。 。。(三)、。古义:今义:牛马走路。。古义:今义:勤劳而踏实。3、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今义:,顾妻子。古义:今义:配偶。5、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使得不到同情和援助6、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古义:今义:洒脱;不拘束非常—古义: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8、打底圣贤发愤之所为